登陸南極海岸,隻是征程的起點。
南極洲遼闊,一望無際,分布著無數冰山島嶼,而南極海岸距離南極正中心的南極內陸山脈,有著上千公裡的距離。
並且,在南極洲,能在南極內陸建立科考站的國家屈指可數,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等……而昆侖站,就是為數不多,建立在南極內陸最高點“冰穹a”點的科考站。
南極地區共有4個點最為重要: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
前三個點被美國、俄羅斯、法國所占。
最後一個高點,所屬昆侖站。
所以宮司嶼、紀由乃此次跟隨的昆侖科考團,是一支頂尖的極地科學考察團,不過國內除了昆侖站,還有長城站、中山站。
凍湖所在的最終地域,就在南極內陸山脈,距離昆侖站“冰穹a點”不遠的冰原上。
隻是昆侖站位於海拔4000多米的南極內陸,那裡的含氧量僅為世界其他地帶的60%左右,不僅如此,“冰穹a點”的溫度非常低,即使夏季平均溫度也在-30c左右。
-
登陸南極海岸的宮司嶼、紀由乃一行人,在下船前,就集體換上了極地防寒裝備,背上了行囊物資,還有隨身攜帶的衛星通訊電話,以及遙感探測器等高科技設備。
破冰船上有專門人員負責卸下物資,另有駐紮在南極點的雪地物資運送車隊,替科考團將所有物資運送去南極內陸昆侖站,不過宮司嶼他們的私人物資,就由他們自己攜帶。
2輛雪地車運送600多噸物資到冰穹a昆侖站。
每個雪地車拉4至6個雪橇,整個車隊長達兩公裡,如同一列火車。
“宮先生,我們先要去中山站,那裡有固定翼飛機,可以直達南極內陸,不然如果徒步加雪地騎行,我們起碼需要0天才能抵達內陸冰原山脈。”
中山站是另一個國內的南極科考站點。
從裴天寧的口中,宮司嶼獲知,原來昆侖站所處的內陸環境太過惡劣,所以昆侖站建成後將依靠20公裡外的中山站作為保障基地,輸送物資。
在雪原地帶,行進是十分緩慢的,因為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冰原就是開裂,形成巨大的冰川裂縫,或是遭遇雪崩災難。
-
時間不知不覺間悄悄流逝。
轉眼,宮司嶼、給予奶他們一行人來到南極內陸的昆侖站暫住下,已經有一周七天的時間了。
南極極晝時期,就算是夜晚,這裡的天空也不會暗。
從剛來的前三天,所有人都對這片無人雪境有著超一般的探索欲,天天開著雪地摩托出去溜圈,或是跟隨科考團去凍湖所在的冰原踩點。
到今天第七天。
紀由乃和阿蘿已經不想出昆侖站的舒適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