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人家清國有執照(2 / 2)

江戶旅人 穢多非人 3329 字 10個月前

忠右衛門看向佐久間象山,你怎麼給美國人遞話柄。這種事情應該能遮掩儘量遮掩,等他提出來再行商議啊。

“那麼便請貴國向我國領取執照,每份需要白銀六千兩(一說五千兩),有效期三年(一說兩年)。換照時繼續繳納執照費用!”佐久間象山微微一笑,他好像曾經專門了解過這事。

聽到這個條件,詹姆士完全是難以置信的樣子,每三年繳納大約八千塊墨西哥銀元的執照費,美國船從東海岸一年都不一定能走完和日本一個來回。這特麼不是開玩笑嘛,怎麼可能。

“清國商人怎麼會接受這樣昂貴的通行證費用!”詹姆士當然不相信啦。

其實他不相信也很正常,因為他不知道中日之間貿易的特殊性。之所以幕府敢於向清國商船頒發執照,就是因為當年幕府篤定清國商船一定要來日本,且獲利會非常豐厚。

以紅銅作為例子,清早期因為雲南貴州地區一直不處於滿清朝廷的控製或者直轄之下,可是除了雲貴,廣大的清國內陸也沒有用以鑄造錢幣的大規模銅鋅產地。所以便隻能從日本辦理洋銅,而洋銅運到京師的價格高達每一百斤十七兩五錢銀子。

而在日本的買價是多少?說出來還真沒什麼人敢信,一百斤隻需要五兩五錢到六兩銀子。這中間的利潤有多大,就不需要多說了吧。

況且中國的絲綢、染料、漢籍、成藥等物品,在日本都有極好的銷路,這些東西拉過去,也是翻倍甚至更多的利潤。

最開始清國船到日本貿易,是來就完了,隨便來。後來日本漸漸開始意識到貴重金屬大量流失的弊端,這才開始進行整理。規定每年隻給三十六條船(這個數字有變化,不同時間不一樣)頒發執照,這三十六條船每船繳納六千兩白銀的執照費之後,一年可以往來日本兩三趟。

一趟就能保本,兩趟就開始賺錢,三年起碼跑七八趟,大賺特賺。很多為東南諸省官府承辦日本洋銅的皇商,都成了钜富。

所以彆說是一張執照花六千兩,你就是一張執照花一萬六千兩也有人乾。況且有執照的就不走私了?給幕府是賣,給其他大名不是賣?偷偷摸摸和日本西南諸大名做生意的人不要太多嗷。有張執照就可以冒充是漂流船、遇難船,出了事也可以搪塞。

這是中日之間航程短,特殊情況下貿易利潤大造成的。如今這個1845年的當口,清國從日本進口的洋銅已經沒有當初一年二百萬斤以上的盛況了。一來是日本銅礦產量降低,價格上漲,利潤減小。二來嘛就是清國有了滇銅,對洋銅的需求也小了。

如今往來清日之間的清國船,完全沒有當時數十隻雲集的場麵咯。日本自己拚儘全力生產各種國內不能夠生產的商品,對外界的需求愈發減少,甚至都開始對外出口瓷器、生絲、白蠟等原本需要進口的特產。

也就是洋槍洋炮什麼的,日本這邊需求還蠻大,還有類似於不能夠在日本培植的香料染料作物需要進口。其他的東西,送到了日本,也未必有人願意買。

“詹姆士將軍既然是從清國來的,完全可以去向清國商人打聽,是否領取了我國的執照。”佐久間象山不怕詹姆士去問。

說句難聽的,問了以後又能怎樣?你讓這幫十九世紀的列強花錢買通行證,還是有有效期,且不保證利潤的通行證,那和割他的肉是一樣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