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這一問,忠右衛門小心翼翼的靠近他的耳邊,然後很是神秘的說出了兩個字,兩個是人是鬼都動心的字。
砂金!
果不其然,聽到有砂金,蜂須賀齊裕眼神立刻明亮了起來。後世裡麵,日本相對高昂的人工費用,以及國際金價的持續下跌,使得掌握了世上最頂級的幾座富裕金礦的日本住友財團,居然都放棄了鴻之舞金礦的開采。
這可是年產黃金一噸半以上,白銀小十噸的頂級富礦,就直閉礦了,不乾了。原本礦上有超過一萬三千名礦工還有不少技術人員和家屬,以及隨著而來的大量服務人員。礦一倒,呼啦啦全散了,偌大的金礦就成了一片廢墟。
但是在現在嘛,嗬嗬,一條人命才值幾兩?最不缺的就是人命,就算每年都發生礦難,幕府也根本不會在乎,當然前提是真的有金礦。
而且忠右衛門耍了一個小心眼,沒有說是金礦,而是說砂金。就是那種挖掘河邊泥沙,直接在水裡淘洗,洗篩出黃金的天然金粒。這玩意兒見效快,拿著簸箕去淘,大小總能淘到一點,保不齊還能淘到和花生米一般大小的金粒。
加上日本不少地方都產砂金,奧州羽州地方更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砂金產地。源平合戰時,占據奧州的藤原氏,那更是富裕的連源賴朝都眼饞。等到兩邊交戰,世人甚至覺得有錢雇傭、招募、供應更多軍隊的藤原氏贏麵更大。
蝦夷和奧州不就在一起嘛,差不多就是一個地方的啦。
連為啥感覺蝦夷有砂金的原因忠右衛門都想好了,之前不是去薩摩遊曆嘛,有幸和曾經親自采掘金礦的調所廣鄉交遊。這位大夥兒都認識,泥巴都能刮出二兩油的人物,他的尋金法肯定很好使。
學了他的尋金法,忠右衛門平時又愛看雜書,前兒看到幾年前去世的大探險家間宮林藏對蝦夷地方以及樺太地方的記載,有個地方的描述很像是有砂金的存在。
蜂須賀齊裕知道忠右衛門和新任薩摩藩主島津忠教有些關係,也去過九州遊曆。一下子便信了七八分,連連點頭。
隻可惜蝦夷地方是幕府的天領,不是說誰占下來就是誰的,發現了金礦便是幕府所有。不過蜂須賀齊裕是德川家慶的親弟弟,也屬於希望幕府好的那一部分人,倒也沒有什麼失望。
作為輪值的老中,決定流放的囚犯去向那還不是隨便勾畫一番完事。忠右衛門多了一個心眼,這事你彆聲張,真尋著了黃金,功勞是你的,當然也是我的。沒尋著,或者那幫人死求了,那就拉倒,反正也沒人在乎。
很好,兩人說定,忠右衛門便以寺澤新太郎為領隊,帶著一百名傳習隊的士兵,監押著超過三百人的流放犯,離開江戶,坐船去往箱館。
乘船隻需區區八天,這還是因為沿途不斷停靠的緣故,要是未來有了蒸汽火輪船,保不齊一兩天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