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募得礦勇來當兵(2 / 2)

江戶旅人 穢多非人 3297 字 10個月前

嘉永五年(1852年)的秋天很快便告結束,被鬆平齊宣從上野、信濃、下野等地拉回來的一千二百多名新兵也終於徒步趕到江戶。

其中有一支小二百人的隊伍顯得尤為亮眼,其他人都是零零散散的跟著隊伍前進,唯有這二百人是排列整齊,按次抵達。

一問之下,足尾銅山的礦工!

原來如此,礦工曆來是好兵源,不管在哪裡,已經有基礎的組織和口令的礦工,總是理想的招兵對象。

不過足尾銅山可是大銅山啊,忠右衛門倒不是因為他的產量記住他的,是因為他恐怖的“礦毒”,也即開礦造成的土地和水源嚴重的重金屬汙染,而了解到這個地方的。當時受害者多達三十餘萬,部分受害者中毒極深,死時全身扭曲,仿佛枯藤,無法進食,終日慘叫哀嚎,聞者無不落淚。

然而因為他年產七千二百噸銅材,是整個日本最繁榮和富裕的銅礦,日本政府始終拒絕對銅礦進行整治。主管礦山事務的陸奧宗光甚至將自己的兒子送出去,繼承了足尾銅山,實際上將這份極為豐厚的家業收入囊中。

等等,既然足尾銅山這麼繁榮,為啥礦工來應募當兵?

“足尾銅山已經枯竭了啊!”鬆平齊宣兩手一攤,那表情就是你咋連這個都不知道。

現在的足尾銅山,年產紅銅不超過三十噸,就這點產量,根本不夠幕府設置在當地的鑄錢座忙的。幕府開鑄鐵錢,也和足尾銅山已經枯竭有相當大的關係。相比較於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治世時,年產紅銅一千二百噸的盛景,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搞得現在幕府已經準備關閉足尾銅山,或者把他轉包給私人,賣上三瓜兩棗的,弄上百兩黃金,起碼把鑄錢座淘汰下來的人員的安置費給弄來。

“已經枯竭了嗎?”忠右衛門不是很清楚足尾銅山的現狀,但是在未來的一百多年裡,足尾銅山還是全日本最大的銅礦啊。

“不枯竭他們能來當兵嗎?”鬆平齊宣笑了笑。

幕府的礦務,實際上是專門派遣官員作為主導,但是實際的經營又交給專業人士。一定要弄個形容詞的話,那就是“官督商辦”。那些實際承辦開采的礦師,因為和幕府的積極合作,所以大多得到了幕府的賞賜,得以“苗字佩刀”。

於是銅礦乾不成了,給將軍様扛槍算求。反正都是混口飯吃,在礦坑下麵的風險,保不齊比當兵吃了槍子的風險還小呢。

理確實是這麼一個理,如果拿火繩槍來對比的話,可能真的上了戰場被火繩槍打死的幾率,要小於每年礦難死掉的幾率。

提這事也沒啥意思,現在連礦工都開始自尋生路了,說明足尾銅山真的是要倒閉了啊。忠右衛門感覺不能讓他就這樣完蛋了,倒不是說有什麼目的,純粹是現在在東亞,銅的價格還算是不錯的,足尾銅山經營得好,絕對有利可圖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