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相當大膽的能人,畢竟不是誰都能作出放棄國土,固守要點的決定的。這戰術在二戰的時候,蘇聯算是用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太恰當,大家姑且類比一下。反正放棄國土,在很多情況下是要被人罵死的。
富津是幕府的天領,然而房總半島上的幾個小藩不是幕府的領地啊,那都是諸侯的藩國所在。幕府調兵遣將,能幫你來守是幕府作為君主的恩惠,不能過來幫你守,那也是天經地義的。
我把這個藩封給你,就是要你穩守疆界,為幕府藩屏的。你拿了我的土地,自己又守不住,反過來還怪我,那你要不要臉啊!
所以幕府撤兵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而且不存在任何道德與法律問題,就是這麼痛快。
覺得這不行的,要不你去問問毛利敬親或者島津忠教,你問他外國打來了,幕府直接進入萩城或者鹿兒島城駐守協防他們樂不樂意。
一藩就是一國,僅此而已。
得,佩裡還能說啥,幕府既然這麼頭鐵,那麼他就隻能再打一下幕府,讓幕府切身體會到疼,幕府可能才會選擇投降吧。
但是瞧遍了江戶城整體的防禦之後,佩裡很確定一件事,他就三千海軍陸戰隊,就算這一仗用不著海軍,把水兵也武裝起來,最多也就四千人。單獨憑美軍,顯然是不能自陸路突破幕府軍防線的。
還是得英國人一起上啊,就算英國人不使全力,光是那個人馬往前一秀,幕府也得分兵去應對不是。
根據普雷布爾的見聞,幕府軍傳習隊的戰鬥力其實真的不差,起碼在合格線以上。在火力投射階段,也就是炮火覆蓋和火槍互射時,都可圈可點,基本沒有任何問題。美軍能夠取勝,全賴狙擊手一槍打死了富津幕府軍的將領。
失去了統帥的軍隊,雖然有極少數能夠保持更加旺盛的士氣和戰鬥力,並在報仇雪恨的號召之下,取得輝煌的勝利。但是更多的情況下,則會快速失去戰鬥的意誌,進而退卻。
很正常的情況,古今中外,均是如此。
佩裡采納的他的這個建議,將軍中的二十幾支線膛槍集合了起來,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神槍手連隊,交托給普雷布爾指揮。
隨即便和英軍協商,英軍登陸品川,設法突破品川防線。美軍登陸隅田川,正麵攻擊隅田川防線。隻恨兵馬少,要是美軍有三萬,佩裡保準正麵一萬五黏住幕府軍,剩下一萬五向上遊前進,探索攻擊。
之後渡河包夾,甚至直取江戶城,輕而易舉,根本就不需要攻打什麼隅田川防線。眼下這點子部隊,連點稍微大些的戰術運動都沒有辦法做,竟讓佩裡感覺有些憋屈。
偵查偵查,商議商議,猶豫猶豫,前前後後,居然就拖了這麼三日,美軍終於在隅田川東岸稍遠處登陸,開始為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做準備。英軍也在美軍的催促下,假模假樣的上了岸。
彆的沒覺著,巴夏禮覺得橫濱這個地方港口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