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忠右衛門完全可以留在彥根藩,與長野鐵三郎好生結交一番,長野鐵三郎也不舍得忠右衛門離開。
可第二天一大早,鬆平齊宣突然跑來找忠右衛門,死活要拉著忠右衛門一起上路,說是路上太孤單,沒有忠右衛門解悶,這個路他走不好。
小霸王“英名”在外,即使是身為彥根藩家老的長野鐵三郎也不可能為此而觸怒了鬆平齊宣。所以在忠右衛門的滿頭霧水,以及鬆平齊宣的連聲催促之下,整個隊伍還是按照預定的行程出發。
長野鐵三郎好容易找到一個有誌革新,且頗具才華的人,原本還準備與忠右衛門抵足而眠,同榻論道。現在碰上個鬆平齊宣,也隻能作罷。反正隻要把鬆平齊宣送回了播磨明石,忠右衛門遊曆完九州西國,還是會回彥根的。
“此去路上漸寒,此物便贈予你吧。”站在城下,長野鐵三郎還真流露出依依惜彆之情。
忠右衛門接過他的披風,順手就給自己披上了。今兒天色看著也確實不怎麼行,可能近畿這一二日間就要下雪。冒著大雪趕路,有件披風不錯的。
“此物甚好!”忠右衛門也不言謝,隻是誇這披風不錯。
“另有一物,我已閱畢,抄錄備份,原本便一道贈予你。”見忠右衛門接受了自己的好意,長野鐵三郎十分高興,又捧出一個不大的書箱。
“漢籍?”
“是了,不過此書方才從清國傳入,書中略有些悖逆之語,還勿示與外人。”
見長野鐵三郎神秘兮兮的樣子,忠右衛門到是有些好奇,什麼東西能夠讓他視為珍寶,拿出來贈予忠右衛門,又認真吩咐不能夠示與外人。輕輕用力,移開書箱上的木板,裡麵就是一般的漢籍,但是上麵的四個大字,確實有一種令人震撼的氣息。
《海國圖誌》
是了是了,魏源去年年中就初版了《海國圖誌》,如今都已經過了一年半,傳入日本也是應當。隻是沒想到,居然會在這樣的情形下,從長野鐵三郎手中得到。
日本對於知識的渴求,在這段時間甚至遠勝於隔壁的李氏朝鮮。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乾隆年間編修《四庫全書》,李氏朝鮮聽說以後,便去往燕京,請求乾隆下賜一套《四庫全書》,或者容朝鮮儒生前來抄錄一部回國。
滿清朝廷在思慮之後,還是拒絕了朝鮮的這一要求。李朝隻能退而求其次,請求抄錄或者購買一套《古今圖書集成》。結果找到北京的書商之後,人家說你們來的好慢啊,海對岸的日本國已經買走三套了。
(這玩意兒當初一共隻有六十五套,日本弄去了三套,結果現在泥牛入海,毫無消息。有說已經被美國抄走,也有說被秘藏不示於人。)
而眼前的《海國圖誌》就不要說了,在傳入日本後的短短三四十年間,先後再版印刷超過十次。咱們的老兄弟佐久間象山,反複,僅僅留下的讀書筆記就超過二十萬字。而咱們的小兄弟吉田寅次郎,見到此書之後,也是如獲至寶,他手下那一幫子所謂的倒幕元勳,為了能先借閱,甚至在他門前比武。
咱們忠右衛門是後世裡穿越來的,對於這本書所附帶的“魔力”,自然還有些抵抗力。這要是被那些維新誌士或者幕末英豪見到,怕是能為了爭搶此書而打起來。
現在這書在日本還沒有出名,但是不用懷疑,隻要這書公之於眾,會在短時間之內風靡日本。甚至有人偷渡去往清國,就是為了購買到一套完整的原本。
“這是?”忠右衛門稍微遲疑了一下,裝出並不認識的樣子。
“天下第一等好書!”長野鐵三郎不吝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