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實際主持對勘察加作戰的額爾金伯爵這大半年的時間,主要是在忙碌橫濱居留區的建設,以及江濱鐵路的鋪設工程。
橫濱的規劃建設曆時兩年,已經有了很大的成果,海關稅務司的大樓終於建好了,各國的公使館也大多建設完畢。至於外國銀行、洋行、貨棧、碼頭、酒店、旅館、俱樂部等建築,也是依次落成。
基本上一座歐美城鎮該有的東西基本都有了,連居留區裡麵的軍警,都已經安排了二百多英軍充任,開始維持相應的秩序。
去年從橫濱拉走了七十噸生絲的英商,今年又來了,不僅自己來了,還帶來了不少已經在上海有生意或者有公司的英商。畢竟日本絲確實稱得上是價廉物美,可不就得過來大舉收購嘛。
奈良茂除了在橫濱的這座繅絲廠以外,在甲斐府中又新建了一座繅絲廠,趁著英商糜集,一下子出口了超過四百噸生絲,獲得了二十二萬餘英鎊的巨額外彙。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兩個加起來不過幾百人的工廠,一年能換回來二十幾萬兩黃金,奈良茂的投資熱情更高了。
英國人除了生絲,也購買日本的瓷器、蠟、生漆、木材等物品,因為日本國內長時間的通貨緊縮,諸般商品的價格實際上比隔壁還便宜不少。
這就是純用貴重金屬貨幣的弊端,一方麵金銀有外流,一方麵金銀礦還產量下降,可市場卻越來越大,商品越來越多,商人和市民對貨幣的需求一再增加。就算是降低金銀幣的成色,市場內的貨幣供應也始終不足。
毫無疑問的,物價自然也反映了這個問題,日本的各項物價,相比較於此時的清國,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最先來的英國人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隻要日本的商品看的過眼,質量差不多,那就使勁買日本的。
把鹿兒島、佐賀、萩、福井等藩跑來賣貨的那些武士給高興的,在走私以外,還能夠正大光明的對外出口啦。以前走私一船,現在可以公開出售十船,單個的利潤確實下降了,可是整體的獲利卻多了起來。
當然啦,諸藩也麵臨著競爭,英國人也隻買質量能過關的產品。人家老牌資本主義帝國了,國際貿易門清的。
美國人、德國人還有法國人,也接二連三的趕到了橫濱,雖然數量遠遠不及英國,但起碼也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還有之前向普魯士人訂購的六千支德萊塞撞針擊發步槍也終於到貨了。英國的軍官教導團見幕府大規模采購普魯士的武器,大叫晦氣,痛罵英國商人沒有眼色,居然把這麼好的買主送給了普魯士人。
趁著江濱鐵路開始試車,額爾金跑來江戶,準備和忠右衛門好好地談一談。我們英國不光是造船厲害,武器也不錯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