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朗格裡建城築壘(2 / 2)

江戶旅人 穢多非人 3345 字 11個月前

對於幕府派員前來,當地的土著阿伊努人,或者清朝廷稱呼為苦夷人或庫野人的這些百姓,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命運已經被帶英帝國,聯合世界上主要的列強以及國家給決定了。

他們還挺熱情的接待了幕府的官吏,這個地區,女真語音譯為“朗格裡”,意即“大老鼠”,說白了就是這個地方有某些較大的齧齒動物,可以捕獵毛皮。作為正對阿穆爾河出海口的村鎮,這裡居然維持著一條相對還挺繁榮的貿易路線。

具體是外東北地方的少數民族首領,每年去向盛京將軍等清朝廷派駐在此地的官吏朝貢,當然也有可能直接被引去燕京朝貢。然後清朝廷便賜予他們絲綢絹布一類的東西,他們用得著的,就自己留下,用不著的便轉送到樺太島。

樺太島再通過陸路和水路,相次將那些外東北少數民族用不上的絲綢絹布,出售給蝦夷地方的阿伊努人。後世裡流傳下來的阿依努人畫像中,經常出現阿依努首領穿著清朝賜服的形象。

這並不是他們接受了清朝的賞賜封恩,而是他們和北方樺太,以及阿穆爾河流域的少數民族百姓,有相對頻繁的貿易。

甚至有時候樺太島上的阿伊努人還會南下收購蝦夷阿伊努人的毛皮,尤其是熊皮和貂皮,再轉貢給清朝廷,借此獲得“薄來厚往”的賞賜。

外界對這一地區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甚至可以說幾近於無。也就是幕府以前的那些探險者和地圖測繪人員,進入過這一地區,甚至和這些阿伊努人有過交流和貿易。

譬如間宮林藏,也即間宮海峽命名由來的那位日本探險家,就全麵的考察了樺太全島以及南千島群島地區。甚至還去往了清朝廷設置在黑龍江的德楞行署,全程參與了阿伊努人向滿清朝廷進貢的活動。

朗格裡變成了英國租界!

就這麼簡單,到來的英國人和幕府官吏告知當地百姓,這裡改姓帶英帝國了。當地百姓對此莫名其妙,因為幾年前,同樣有一夥兒俄國人,到這裡來升了一麵旗。還向他們索要毛皮,他們集合起來把人給打跑了。

如今來的英國人和幕府官吏,到是沒有要毛皮,反而拿出大米糧食,雇傭當地的百姓,構建木屋。阿伊努人當然見過大米,西邊的清朝官吏,南邊的幕府武士,都吃這玩意兒。

拿吃的來雇傭他們,到是很公平。加上幕府有專門的通譯,會說阿伊努語,可以和他們無障礙交流,於是早期的合作還算是愉快。

不過愉快也就到此為止了,英國人認為朗格裡本身所在的小坡地,是很合適修築城堡的地方,於是和阿伊努人商議以五百英鎊的價格,直接買下整個朗格裡屯。人家要他個錘子的錢,錢對阿伊努人有個屁的用處。

幸好隨行的還有幕府官吏,那些久在蝦夷的幕府官吏,直接拿出許多小刀,以及鐵質箭頭的箭矢,和當地的阿伊努人交易。這玩意兒人家喜歡,很不錯,真是很不錯。

本身他們就不是定居的民族,鹿皮帳篷一裹,直接南下去了。因為馬上就要冬天,你們杵這兒也得凍死,留兩個人住在建好的木屋裡麵,備上夠燒四五個月的柴火和糧食,死扛吧。

土坡讓給你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