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伊直弼不樂意和阿爾考克交涉,沒辦法,隻能讓正在梳理第一江戶師的忠右衛門跑一趟,去橫濱同阿爾考克對接。務必要把這個事情給圓滿處置了,避免造成英日兩國的衝突。
所以基調是什麼?
幕府不背鍋!
按照德川家定和井伊直弼議定之後的思路,幕府肯定是不能夠承擔本次事件的主要責任的,最好是不承擔責任。
責任全在英方!
和洋人大小也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幕府的統治者們肯定也學會了。一旦責任落在幕府頭上,洋人必定小題大做,大題上天做,保準訛幕府一個底朝天。所以幕府怎麼著也不能認錯,一旦承擔主要責任,這幕府剩下那點主權,全賣了不夠給英國人塞牙縫的。
得了,有這麼一個交涉核心,忠右衛門就知道整個交涉思路的關鍵在哪裡了。
傳習隊征印軍,不是幕府官兵,是英國自己的雇傭兵!
雙方的軍餉還沒有結清,整個雇傭關係還在存續期內,是你們英國人自己內部發生了兵變。還導致亂兵攻擊了幕府的財產,導致幕府當麵受到了損失。幕府不向英國人索賠,已經很好了,英國怎麼還能反咬一口呢?
而且這一論據,除了不要臉以外,證據十分充足。傳習隊征印軍的最高統帥是阿爾考克,部分軍官就直接是英國軍官,武器、彈藥、被服等一切軍需,均係英國人組織提供。
幕府當年簽訂條約的時候,也講明幕府方麵隻負責人員的招募,剩下的訓練、調動、部署和作戰,全係英方管轄。該支軍隊,同幕府已經沒有半毛錢關係了。
難不成,你們英國人招募的印度人、錫克人、廓爾喀人、土澳人,就不是英軍了?印度人還起兵了呢,你去找印度殖民政府的麻煩?
大夥兒都是文明人,說話得講道理啊!
阿爾考克聽到忠右衛門的這一番話,先是微微一愣,隨後麵色就不是很好看。以往隻有我帶英帝國這麼不要臉,現在好了,手把手教出來一個更加不要臉的學生。
偏偏這一番話還挺像那麼一回事,當初雇傭幕府軍參戰的條約還是阿爾考克簽署的呢,確實明說了這就是英國政府雇傭的日籍士兵,從入營開始,就全部接受英方管轄,接受英軍的調遣,去往印度鎮壓起義。
“您未免有些強詞奪理了吧……”阿爾考克開始思索應該怎麼反駁忠右衛門。
“在下不過是敘述一個事實罷了。”忠右衛門受命而來,肯定得設法居中轉圜,把這件事給平了的。
總不能最後鬨得和曾國藩處置“天津教案”一般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