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打了大勝仗!
好啊!這有什麼不好的。說明英米鬼畜本來就不是什麼不可戰勝的存在,非洲的祖魯人都能和英國佬打得有來有回。阿富汗的山民,一仗能打死兩萬英軍。憑啥彆人就不行咯。
雖然是清國的勝仗,可是對於幕府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給幕府和傳習隊提提氣,將來真的又要和英米鬼畜乾仗的話,恐懼感就更少了。
隻不過……
和助六分彆之後,忠右衛門回返江戶川邸。原本忠右衛門是老中的時候,還會在下值之後,晚飯之前,接見一些拜訪者的。現在身份變了,一般人就不太可能見得到忠右衛門,更不要說和忠右衛門說上兩句話咯。
不過這樣也令忠右衛門回家之後,有一大段,約三個小時的私人時間,可以任由自己隨意支配,想乾嘛就乾嘛。
原本忠右衛門還想著規劃了一下經濟發展線路的,畢竟這不是都在上海租界區設立德川興業的分店了嘛,有沒有什麼好一點的產品,能夠往清國出售的?
可現在不容許再分心想這個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結束之後,表麵上清軍取得了一場不錯的勝利。但是實際上對列強的實力,沒有造成半分的影響。對於已經進化成民族國家,可以動員百萬大軍的歐洲列強而言,死個幾百一千人算什麼?
根本就是啥都不算!隻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丟了麵子,然後需要找回場子!
很快的,英法聯軍就將調集更多的人馬前來東亞,大舉反攻。至於結果會是什麼樣,諸位想必也是知曉的。
帶清就那麼一點能夠打一打的部隊,且戰鬥力也就那樣。所謂的蒙古鐵騎,和英軍對射到是還算可以。一遇到錫克騎兵和孟加拉槍騎兵衝鋒突擊之後,就土崩瓦解,被近代的騎兵,壓著打了。
封建軍隊和近代軍隊的組織度,實在是差的太多了,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上。
以忠右衛門的預估,英法兩國不僅會從本土和殖民地調集人馬,還有另外一種可能,一種忠右衛門不太希望發生的可能。
向幕府借兵!
英法的公使來找咱借兵的話,應該怎麼回絕呢?上次鎮壓印度人民大起義,阿爾考克可是非常開心的指揮日本雇傭軍為他前驅。結果他現在不是勳章拿著,男爵做著,總督升著,在新加坡當土皇帝,快活的飛起。
現任的英國公使阿禮國,未必沒有這樣的心思。可不要小看了阿禮國,這位公使先生,外科大夫出身。早年間擔任英軍的軍醫,跟著英軍到處挑事做攪屎棍。不僅外科手術做的好,據說還專精眼科,在倫敦也是有名聲的。
後來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感染了風濕病,雙手的手指全部受到了侵害,握筆都發抖,沒辦法做手術鋸大腿了,整個人生瞬間走向低穀。
換做一個普通人,保不齊就自暴自棄,然後在家喝一個爛醉如泥,醉生夢死了。畢竟他家是醫生世家,頗有一些錢財,不怕他躺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