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實美趁著服侍孝明天皇回寢宮的短暫獨處機會,向他陳奏了直接下旨,命諸侯到京會商的建議。隻要諸侯們都到了京都,他德川忠正肯定就要來了吧。
要不然他這個將軍何以自處啊?
隻要到了京都,到時候諸侯合力,一道為孝明天皇分憂。集合起百萬大軍,必定能夠將所有的英米鬼畜驅逐殆儘,然後消滅切支丹教。
孝明天皇一聽,感覺還真就是這個道理。諸侯都來了京都,將軍要是再不來,那不就等於自己放棄自己武家棟梁的身份了嘛。到時候君臣兩個再好好談一談,把芥蒂消除掉,就可以好好地商議攘夷的大事了。
於是孝明天皇在鼓動之下,命人擬寫禦旨八十餘份,當場用寶,隨後命大小公卿,飛馬出城,送給各地諸侯。另外還有一百多家諸侯,此時則在江戶,直接派人去江戶傳旨,命他們上洛即可。
按照參勤交代的規定,每年的四到六月之間,就是諸侯們輪班的時間。在國的諸侯到府,在府的諸侯去國,各自替換。
本身西國和近畿的諸侯到府交代,就要經過京都。等接到了禦旨,肯定有一部分人遲疑,進而留在京都觀望情勢。
有人留下,那就是朝廷的勝利!
伴隨著四麵出動的公卿使者,天下的氣氛似乎完全緊張了起來。反倒是江戶的幕閣內,十分平靜的模樣,一點兒沒有波動的樣子。
忠右衛門隻是照常處置天領內的大小事務,並且巡視江戶城內的西洋宮以及各官署的工地。好像完全不擔心天下有變,神器更易的樣子。
江戶城下的因為幕府的安定,也沒有產生什麼波動。原本長州藩主毛利敬親,還想著命令忠於自己的藩士,偽裝成京都的浪人,在江戶城下燒殺搶掠一番,激怒幕府,令忠右衛門上洛的。
現在一看這模樣,幕府就是不上套啊。始終不上套的話,幕府在江戶有第一江戶師八千之眾,還有傳習隊海防炮兵部隊五六千。兼之大炮巨艦,堅城重鎮完善,倉廩充實,百姓依附。
想要直接強攻關東和江戶,那難度太大了,根本不可能迅速打下來!
如果不能速戰速決,那麼天下的諸侯就會搖擺,就會觀望。而絕大部分的諸侯,會因為二百多年來的君臣大義,最終倒向幕府。倒幕的軍隊,以一隅而迎戰天下,顯然就不會有多少勝算了。
很可惜,毛利敬親身邊沒有什麼可以出主意的好謀臣,他的骨乾家臣都丟在山口館,營建新的藩廳了。沒有人商量,外加自己也不是什麼英明睿智的人,毛利敬親隻能選擇靜觀事態的發展。
到是在江戶做人質的島津忠教心思活絡了起來,他當然是站隊幕府的,畢竟他兒子島津定義那可是老中·勘定奉行,執掌每年數百萬的財政收入,在幕府有大權。
但是這位老兄肯定希望自己家的權勢,能夠更上一層樓。未來我小老弟德川忠正做國王,我兒子島津定義做內閣總理大臣多好啊。
再者他還知道了忠右衛門準備廢除天皇世係的秘聞,感覺一場內戰恐怕無可避免了。既然如此,那麼最好趕快激化這場內戰,讓島津家斬獲頭功,進而坐上幕府第一把交椅,才是正道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