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撤藩之後皆華族(2 / 2)

江戶旅人 穢多非人 3673 字 9個月前

第一條不必說,自然是所有的諸侯,全部成為貴族院議員,而且是世襲罔替終生製的,這一點就是為了穩定某個階級用的。明治政府給這個階級起了個新名字,叫做華族。

當然啦,你就算是華族,實際上也分三六九等的。曆史上二次大戰結束後,麥天皇過來民主化改革,直接廢除華族。當時的天皇就提出來,華族廢除也就算了,可是殿上公卿四十家能不能保留啊。

麥天皇鳥都不鳥,全都滾蛋。而且華族要滾蛋,遠支皇族也全部滾蛋。能保留你皇室本身,已經是交易的結果了。

總之有這麼一個華族作保,大小算是個安置,能定下諸侯之心再議。

第二條就很直接了,諸侯有三六九等,

將來的封爵貴族也有三六九等。一萬石及以上的諸侯,以及五千石以上的旗本,受封男爵。諸侯的家臣,如果也有一萬石以上的知行,同樣受封男爵,但也僅限於此了。

因為有知行超過五萬石的諸侯家臣,其領地遠勝於許多一二萬石的諸侯。這要是給了彆的爵位,不利於安定諸侯隊伍。

五萬石(不含)以上的諸侯,則受封子爵。十萬石則是一個大門檻,因為在江戶時代十萬石就往往意味著城主格和城主。所以像是鬆平齊宣這個八萬石的,會授予十萬石城主格,他的地位和十萬石大名並列。

剛剛交仙台藩看管的伊達宗城,就是七萬石享十萬石城主格。按石高他隻能做子爵,按地位他就是伯爵了。

幕府這裡給高不給低,uu看書 隻要是享受十萬石城主格的,就給予伯爵。免得起什麼不必要的糾紛或者爭執,徒生事端。

再往上,就得二十萬石國主大名了。最典型的比如四國土佐的山內容堂,他二十萬兩千六百石入國。但國與國差彆蠻大的,比如尾張,張口就是七十五萬。又比如肥後,細川家熊本藩五十四萬,這也是國主。

國主至少能夠給予侯爵!

因為有一個特例,上杉家,十五萬石,但是他是羽後國主格。石高不足以給,可是地位足以給,本著給高不給低的原則,加給侯爵。

至於公爵,那就是有大功於國家,以及領地在五十萬以上的頂級豪強大大名。說得就是金澤前田家、仙台伊達家這種沒有什麼大功,但是地位高,實力強的諸侯。

有大功的,自然說得是毛利敬親這位“無雙戰神”、“忠義第一”、“反正推誠”的大哥咯。不僅要受封公爵,而且要大大的顯榮,名列公爵第二。

第一則是首倡撤藩的島津定義,因為他本身就是鹿兒島七十七萬石大名,所以推功其父,事實上則是交易了一番。最後島津忠教也能夠受封公爵,實現全日本唯一的一門兩公爵。

第三嘛則是堅定支持忠右衛門改革幕政,同時還是幕府親藩,先代將軍親子的明石侯鬆平齊宣。

後麵還有十好幾個人,便也不一一名列。

除了這個最直接的封爵之外,還有貴族的年金和他們屬下的家臣武士的處置問題。

喜歡江戶旅人請大家收藏:()江戶旅人更新速度最快。,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