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這法一看就知道很是不簡單(2 / 2)

陳自在開始講述著他是如何得到《五行典》的,話說那一日……

這些流程是枯燥無味的,但林凡頗為尊重他人得法的過程,因為這能給法術帶來的意義是非凡的。大致意思就是陳自在十幾歲生活頗為苦逼,房屋被風雨吹倒,隻能重新搭建房屋,挖地基的時候,挖到一個盒子,將盒子打開,五光閃爍,裡麵赫然躺著一本古書。

對此,他是如獲至寶,日夜苦讀研究,一夜捧書入睡,發現自己進入到一個頗為奇特的意識空間裡,微弱五光纏繞,融入到他體內。

翌日而起,便發現大腦清明,曾經不懂的地方豁然開朗,能夠修行。

“不得了啊,此法怕是驚天動地的大法門。”林凡驚歎道。

陳自在道:“我也覺得此法不簡單,可我太蠢笨,修行至今,依舊不能勘破其中真正的奧秘。”

“哦?道友既然已經修行到第二行,顯然已經入門,何來的不能勘破真正奧秘呢?”

“不瞞道友,因為施法的時候,我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不該如此,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陳自在道。

眼前陳自在的道行不算弱,五行典一看就知道是非凡法門。

“道友,貧道對此法頗為渴求,貧道願將畢生所會之法拿出與道友交換,當然如果道友不願,貧道絕不勉強。”林凡說道。

陳自在笑道:“道長說的哪裡話,白日的時候,道長說要交流法術的時候,我是頗為願意的,因為我有感自身大限將至,到時此法就會失傳,如今能遇到道長這般的心係蒼生的高人,無需交換,我自願贈給道長。”

說完,陳自在找來紙筆將《五行典》的內容寫下來。

片刻後。

“道長,都在這裡,當我能修行五行典的時候,深知此法厲害,我便害怕哪日被妖人所得,就將原稿毀掉,以防被世道帶來危害。”陳自在道。

“多謝道友。”林凡也想將法術寫下,卻被陳自在攔住,意思是說他連五行典都沒搞清楚,何必學那些,而且大限將至,沒必要了。

但林凡讓陳自在稍安勿躁,而是提筆將秘術《窮極血秘》寫下。

“道友,這是一門秘術,乃是貧道偶然所得,能夠凝練自身血脈,道友大限將至,不妨將心思放在這門秘術上,或許對道友有用。”林凡說道。

人家二話不說就將如此珍貴的五行典贈送給他,他豈能藏著掖著。

“凝練血脈……”陳自在驚駭。

人的血脈是在胎中就注定的。

如今人還能自己後天凝練,這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沒錯,希望此法能給道友重獲新生。”林凡並不希望陳道友老死,世道開始清明,理應有人陪伴共同一看。

陳自在細細品讀,將其牢記在心,然後將記錄《窮極血秘》的紙張燒掉,解釋道:“我從小便過目不忘,多看幾眼就能牢記在心,此法頗為神奇,留在我身邊,恐遭妖人所得,還是記在腦子裡好。”

“佩服。”林凡稱讚道。

過目不忘的能耐,誰能不佩服。

如果世道是盛世,陳自在絕對能高中。

“天色已晚,就不打擾道長休息了。”陳自在迫不及待的想回屋好好琢磨窮極血秘,這要是能活,誰願意死,肯定得抓住機會。

“好。”林凡微笑。

隨著陳自在離開後,林凡迫不及待的拿起《五行典》細看。

他對《五行典》同樣好奇的很。

不知過了多久。

自身數據出現變化,五行典收錄成功。

【法術:五行典(未入門0/3500)】

愣了!

好高的熟練度。

這讓他興奮又覺得無奈。

他算是明白了,為何陳自在修到現在,也才堪堪入了第二行,這是真的難修煉。

神通赤眼破滅瞳當時未入門的時候也才3000熟練度。

這還是法術階段,就比神通高。

有沒有搞錯?

林凡查看自身的功德點數,此次收獲必然不能太少。

【功德:158.4】

相當不錯。

先投入58.4功德到五行典裡看看情況。

“提升。”

瞬息間,林凡似乎進入到一種玄妙的狀態中,五行轉動,融入到體內。

法術一欄原先的記錄消失,隨即出現新的記錄。

【法術:五行典(入門12/8000)】

“這……”

林凡神色凝重,相當於六十年的修煉,竟然也才堪堪入門,這未免也太難修煉了吧。

話雖如此,但身體出現了異樣的情況,有五種神秘的力量在五臟中流動著。

“陳自在修行五行典是一種屬性修煉的,而自己用功德點數修行,竟然是全方位的修行,這貌似很平衡。”

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

容納五行的器官。

念頭一動,金氣而出,凝聚在手指上,明顯能感覺到手指變得鋒利無比。

隨後調動另外四行,效果頗為不錯。

尤其是木氣,真讓他感受到了源源不斷的生機,似有枯木逢春之能,也就是往後貧道也有了治療的手段。

如今還剩餘一百功德點數。

一半扔給五行典,另一半扔給五逆劫滅紫陽體。

【法術:五行典(入門3850/8000)】

嘶!

牙齦好痛。

【法術:五逆劫滅紫陽體(小成1300/8000)】

還是煉體神通讓人輕鬆,看著舒服。

感受著自身的變化。

體內源源不斷湧動的法力,實屬讓他感到暢快,真想狂嘯著,但現在天色已晚,驚擾他人是不道德的。

“到睡覺點了,貧道也該睡覺了。”

睡眠很重要,不能仗著道行高深就不當回事。

清晨!

城門口。

後續的事情是他們的事情,他該繼續前行。

“道長,今日一彆不知何時相見。”陳自在眼眶通紅,不是分離要哭,而是昨晚他一夜未睡,瞪著眼,琢磨著《窮極血秘》。

“當世道清明,便能再見。”林凡笑著,隨後拍著陳自在肩膀,“秘術不能操之過急,慢慢想想,自然水到渠成。”

“我明白。”陳自在道。

此時,江湖俠士與被解放的百姓們全都站在那裡。

百姓們知曉一切。

這裡的黃天教被滅,聖母被殺,往後不會有壓迫,而且黃天教的錢財還分給他們,往後隻需要好好生活便好。

林凡看向他們,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朝氣,看到了希望,不似先前那般的死氣沉沉。

“各位江湖俠士們,前方妖魔還並未被貧道所除,你們莫要前去,不妨去青州,並州或待在此州,幫貧道看看是否還有惡人殘留,以防作亂。”林凡說道。

寇隆飛大聲道:“道長放心,隻要我們在,就絕對不允許有惡人作惡。”

林凡點點頭。

他覺得三州應該沒妖魔作亂的,前麵兩州被他清理的很乾淨,而如今他凶威釋放傳播,不能說人儘皆知,但凡有點門路的都該知道。

“告辭。”林凡轉身離去,三妖跟隨在身後。

眾人不舍轉移目光,依舊目不轉睛的望著離去的背影。

在璀璨陽光的照耀下,那遠方的背影在眾人心中留下了很高很高的形象。

有百姓們緩緩抬頭,看向天空。

眸子裡有光閃爍著,那是曾經從未有過的光,他們的心願極其的簡單,便是辛勤勞作下,填飽肚子,有家人陪伴著。

但就是如此卑微渺小的心願,卻是那般的難以實現。

如今終於實現了。

他們如何不激動,如何不顫抖。

……

歸山寺。

“孽畜。”

皈無大師高舉著錫杖,怒目而視,將錫杖朝著跪在麵前的和尚砸去。

“大師饒命啊。”和尚求饒著,他是歸山寺的主持,如今驚恐萬分,隻因皈無大師要殺他。

砰!

錫杖狠狠敲在了一旁的地麵,地磚崩碎,碎片砸的主持抱頭慘叫。

周圍一群百姓漠然的看著。

皈無看向周圍的百姓們,悲憤而又羞愧。

他來到歸山寺,沒有遇到武道巔峰者,反倒是遇到了在村落裡作威作福的和尚。

歸山寺是歸山大師創立的佛門寺廟,曾經他年輕時來到此地與歸山大師求佛,收獲頗多。

歸山大師不通武道,不修行,卻佛法高深。

但如今,歸山寺的主持竟然如此作惡,寺廟和尚不自己動手,反而壓榨山腳下的村落百姓,甚至還強掠奪村落女子上山取樂。

一旦有村民反抗,便被寺中武僧亂棍打死。

甚至竟然還跟五望有勾結。

這是皈無最為不能容忍的。

“大師,饒命啊,如果我死了,歸山寺就真的滅寺了。”主持哭喊著,他師從歸山大師,知道皈無大師跟他師傅淵源頗深,隻要苦苦哀求,一定能活命的。

“孽畜,如果歸山大師在世,必然打死你這孽徒。”皈無大師怒斥道。

“是,是,大師,小僧真的錯了,給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吧。”

皈無沒有理睬對方,而是看向百姓們,“各位施主,貧僧慚愧,如今歸山寺五十八人,被貧僧打殺五十七人,如今他便交給各位施主們發落。”

皈無退後,將對方留在原地。

歸山寺主持慌亂無比,驚恐看著周圍憤怒萬分的百姓們,他隻覺得這一雙雙眼睛,似乎要將他給吞掉一般。

有百姓提著棍子走出來,有一人走出,便有第二個直到所有的百姓都朝著他這邊靠攏。

“大師饒命,大師饒命啊。”

“啊……”

皈無目睹著眼前的一幕,表情平靜,實則內心亂的很,他真不願看到這樣的一幕,既然出家,為何還要貪念那些。

金佛何來,金佛乃是他行走一千三百五十八座寺廟時,每一個寺廟大師從大殿佛像上取下一塊,鍛造而成的金佛。

那些每一塊佛料都是經過大師們日夜念經誦佛,久而久之有了佛力的佛門之物。

大師們希望他皈無能斬妖除魔,掃蕩世間魑魅魍魎。

這是大恩,這是他皈無心中心心念念的佛門。

唉!

皈無輕歎著。

百姓們看向皈無。

皈無將錫杖放到地麵,隨後雙膝跪地,對著百姓們磕頭。

“大師,請起來吧。”一位老者走到皈無大師麵前說道。

“貧僧慚愧啊。”

“大師還記得我嗎?”老者問道。

皈無搖頭,並不記得眼前的這位老者。

老者道:“當初大師來此地的時候,我才五歲,當初我被邪祟糾纏,是大師為我念誦經文數日,才將邪祟趕走,救了我的命。”

“哦,原來你是那娃娃。”

“正是,我們知道歸山寺這般與大師是無關的,曾經歸山大師還在的時候,經常施舍救濟我們,如今歸山寺變成這樣,也不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老者說道。

“阿彌陀佛,貧僧難辭其咎。”

先前玄顛道友跟他說過寺廟的情況,但他始終懷著希望,覺得這樣的寺廟應該是少數的,可現在,他來到歸山寺,竟然變成這般。

這讓他如何能接受。

剩餘的寺廟如何?他不敢想象。

所以,他現在準備親自重新走遍一千三百五十八座寺廟。

看一看曾經的那些寺廟,現在變成什麼樣子。

老者道:“大師無需自責,已經很好了。”

皈無看著眾多百姓們,歎息著,不敢與他們對視,提著錫杖,轉身離開,背影落寞,失望,有種說不出的蕭條。

老者望著大師的背影。

他知道大師是真正的佛門高僧。

但現在的世道,不是所有佛門都跟大師這般的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