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對初期的人選有點了想法,現在正準備去找人談談,不一定能定下來——”藤原佑道,“如果節目定下來,我有空的時候也會上去講兩次,不過我認為節目主要還是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了解、探索世界,當然,有需要的部分學者也可以上去宣傳自身的學派理念,以此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共同探索。”
藤原佑瞥了眼身旁突然呼吸加重的李雲輝,接著道:“不過這種節目想要打造好,除了要邀請到合適的講師人選,肯定還得和觀眾進行互動,問題是學曆並不代表能力,所以提問者的準入門檻怎麼界定是一大問題,同時初期可能還沒什麼,但後期要是把節目做大了,那那麼多不同國家的學者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時,所需要的同聲傳譯也是個問題。”
藤原倉介沉默了一會兒後,道:【小佑,老實告訴我,你是怎麼打算的?】
“大概是,希望願意沉下心來學習的人更多一點,也希望願意學習的人能多點機會吧?”藤原佑望著不遠處由黃綠向嫩綠轉變的雪鬆,輕笑著道:“網絡世界太便捷也太精彩了,作為這個行業的引領者,我們總該多做些什麼……”
娛樂化不可避免,但至少彆像尼爾·波茲曼所擔心的那樣,因為過度的娛樂化,而使一切都成為娛樂的附庸。
人類要是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那離消亡也就不遠了。
電話的另一頭再度沉默,良久,當藤原佑踏入教學樓的那一刻,聲音格外嚴肅的藤原倉介開口道:【這種節目,能參與的人選肯定是事先定好的,不管是同傳還是字幕,隻要能得到當地的政府和高校的配合,就不是難事。】
【要做就做大的!實在不行還能找線上翻譯居家辦公,隻要提前做好規劃,這一類的問題完全可以克服!】
明白了自家弟弟的想法後,藤原倉介已經不想著這個節目能賺錢了。
不過不賺錢又怎麼樣?
難得自家弟弟想做一件事,還是於世界有益的事,他當然要全力支持!
在盤算了一下節目的先期投入後,藤原倉介繼續道:【另外,我們在先期就要把規矩立起來,做到絕對的平等和超然,人選的選擇也要更謹慎一點。】
“可以先邀請一些重量級的人物,把前幾期的聲勢炒起來——”藤原佑建議道:“有了格調,那不管是邀請學者,還是尋求合作都會容易不少,那些人品不過關沒被邀請的家夥也不敢隨意發聲。”
“還有,我覺得邀請人員總體可以分成兩類,專搞科研的和專搞教育的——”藤原佑找了個不影響交通的角落站定,繼續道:“在業內評價良好、沒有人格汙點的前提下,前者可以結合職稱、引用因子、科研項目來進行選擇,後者則可以通過其門下學生的發展、教育期間學生所發文章的一作二作是否是學生本人的名字之類的作為判斷依據。”
【那麼要講的內容是不是也該做一下區分?】藤原倉介接道,【具有專業性質的,和科普性質的,這樣也能更好地進行宣傳和區分觀眾。】
“那就設立一檔總節目,其下在進行細分如何?”藤原佑問道,“麵對大眾的,麵對學生的,麵對學者的……有了特定的人群,講師也能更好地準備演講內容。”
【的確,還能豐富我們欄目——】藤原倉介肯定到,【另外,你覺得我們再加一檔專門介紹各位匠人,或是傳統工藝的節目如何?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除了學術交流,這些也很值得值得推廣啊!】
“確實,民眾本身就對這類人很尊重,是一個很值得進行報導的點——”藤原佑讚同道,“還有,既然我們並不準備將邀請的學者限定在本國之內,那技藝方麵的介紹也可以把格局做得大一點,在介紹本國匠人的時候,其他國家一些好的傳統工藝也可能穿插著進行播出。”
“畢竟在大多數情況下,美都是互通的,”笑了笑,藤原佑繼續道:“而遇上少數情況,也不是壞事,不是嗎?”
【是啊!有爭議就有流量,沒什麼不好的——】把網絡文化看得十分透徹的藤原倉介哈哈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