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深山藏虎豹,亂世出英雄!
保定府悅客來客棧的老板,手眼通天、黑白全吃,結交權貴、桃李天下,是一個響當當的大人物。
他中等身材、書生白麵,明眸皓齒、儒雅風流,劍眉星目、談吐大方,美比宋玉、貌比潘安,心較比乾多一竅,才高揚雄勝三分,真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他的名字叫李德芳。
李德芳少年時期,紈絝子弟、放蕩不羈,雖然飽讀詩書,但是不務正業,仗著祖上家大業大,風流倜儻、揮霍瀟灑,總之就是一句話,不愁沒錢花!
生在晚清,長在民國,動蕩不安的局勢,也讓李德芳快速的成熟了很多,結婚成家之後,他也就一改往日的陋習,跟著他的父親,在保定打理家族的產業。
悅客來客棧是他們祖輩幾代人的心血,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旅館,發展成為權臣財閥聚集住宿的場所,其中的風風雨雨、荊棘坎坷,隻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李德芳的爺爺跟晚清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袁世凱私交甚厚,直隸總督府的魯菜都是由悅客來客棧常年供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悅客來客棧對這些達官貴人的飲食習慣了如指掌!
比如說,張之洞喜歡吃甜,曾國藩喜歡吃酸,李鴻章喜歡吃鱸魚,袁世凱喜歡吃燴麵,蔥爆海參、爆炒腰花,九轉大腸、油燜大蝦是他們每桌必點…
清廷覆滅以後,直隸總督府也就名存實亡了,保定府不再是京畿重地,不再像以前那樣,車如流水馬如龍,過往的客商官員,也不見了蹤影,一切仿佛都是過眼雲煙、曇花一現。
一直到1935年,也就是民國24年,李德芳的父親一命嗚呼、撒手人寰,偌大的家業自然而然就落在李德芳的肩上,那時的他還不到四十歲,還沒到不惑之年。
經過護國運動、北伐戰爭,軍閥混戰、黎民塗炭,本來李德芳盼望著中華民族能夠完成一統,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實現孫中山先生的“天下大同”的雄才偉略,可是盧溝橋事變徹底打破了他美好的心願!
1937年七月七日,日本人發動全麵侵華戰爭,聽到消息之後,李德芳還被震驚的瞠目結舌、惶恐不已,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鬼子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對泱泱華夏下手?他們是不是活的不耐煩了!
李德芳本來不以為然,認為戰火波及不到保定來,國民黨政府軍有百萬之眾,就是一人撒一泡尿也能把小鬼子都淹死,他還悠哉悠哉的過著舒坦的日子。
可是萬萬沒想到,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鬼子的鐵騎就踏到了保定府和白洋澱,1937年9月24日,保定府全麵淪陷,國民黨十幾個師的兵力全線向南敗退,從此保定府徹底落入敵手。
此時的李德芳,腸子都悔青了,在日本鬼子大軍壓境之前,很多國民黨官員和地方富紳都勸他趕緊離開,可是他桀驁不馴、一意孤行,舍不得自己祖上幾代人的心血,愣是沒聽進任何人的建議。
如今說什麼都晚了,城也破了,人也亡了,滿大街都是戴著屁簾帽的日本鬼子,日本人的軍車和坦克,飛機和大炮,不停的在外麵狂轟亂炸、遊蕩徘徊…
李德芳抱著必死的決心,等待著小鬼子破門而入,誓死也要和自己的家族產業共存亡,然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人不是破門而入,而是登門拜訪!
當時任華北方麵軍第一軍司令官的香月清司專門乘坐火車到達了保定,視察了一天的戰果,肚腹饑餓、饑腸轆轆,於是他便提議找一個好的酒館吃飯,順便慶祝一下來之不易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