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1 / 2)

李承乾靜靜看著李世民,想要看他有什麼事和他商量。

李世民沉吟片刻,似乎在猶豫怎麼措辭,過了一會兒才道:“是這樣,我想分封宗室和功臣。”

李承乾:“???”

他茫然地撓撓頭,懷疑自己聽錯了:“你不是在削宗室爵位嗎,怎麼又要分封啦?”

這樣互相矛盾,他搞不懂阿耶在想什麼了。

“不矛盾。削爵是因為我不認可之前的封爵標準,但如果是親近嫡係,或者有大功的大臣,比如你的叔伯和兄弟、房玄齡杜如晦,還有你舅父他們,就應該給他們爵位。”李世民解釋道。

李承乾想了想,點頭認可這個觀點:“那有什麼不對嗎?”

他覺得這個思路很清晰,況且都已經實行這麼長時間了,沒必要再問他的意見。

果然李世民繼續道:“是這樣的,我想讓諸王管理地方……世襲的。”

李承乾沒有立刻聽懂,想了一會兒才恍然:“原來你是說這個分封?”

分封製也就是封建製,“封國土,建諸侯”,是盛行於周朝的一種政治製度,將君王的後裔和功臣分往地方,稱為諸侯。

諸侯要服從中央的管理,繳納貢品,拱衛王室。但在自己的領域內,他們有極大的自主權,政策和軍事都由諸侯做主,還有自己的朝廷、大臣,相當於一個個小國家。

一個很有名的例子,薑子牙幫助武王姬發建立周朝,之後被封為齊王。後來鼎鼎有名的戰國七雄,一開始都是周朝的諸侯。

分封製的壞處顯而易見,諸侯坐大,中央便會逐漸失去掌控,最後變得形同虛設。

所以自秦漢開始,逐漸以郡縣製取代了分封製,到大唐建立,又發展成道州縣三級製。但不管是郡縣還是道州縣,它們的核心都是一樣的——

由朝廷指派大臣治理地方,大臣隻有治理權,沒有官員任命和重要政策製定權。

如此權利都掌控在朝廷手裡,可以很大程度防止地方叛亂。

李承乾不明白李世民為什麼突然複古,想要搞什麼分封製了?

“不是突然的,我想了很久了。”李世民拿出一張紙,又拿出一支筆,先寫了一個“周”,“周朝實行分封製,國祚近八百年。”

又寫了一個“漢”:“漢朝分封製與郡縣製並行,國祚四百餘年。”

最後他又寫上“秦”和“隋”:“秦朝和隋朝實行郡縣製,結果你也看到了,二代而亡。”

李承乾:“……”

“那也不能怪製度,是因為二代皇帝昏庸吧?”

李世民振振有詞:“那還有晉朝呢,晉朝皇帝就不昏庸嗎?可它還是延續了百餘年,不就是分封製的功勞嗎?”

李承乾反駁:“周朝延續數百年,可之後諸國爭鬥也持續了數百年。漢朝有七國之亂,晉朝有八王之亂,這也都是分封製的後果。”

李世民詫異道:“臭小子懂得倒挺多

。”

“那當然,我可是讀過史書的!█[]█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李承乾得意地叉腰,“你既然來問我,不就是因為我厲害嗎?”

這倒也是,但李世民其實沒想著李承乾現在就能懂,隻是希望他之後能研究一下,說不定能提供一些不同的看法。

但李承乾現在就能聽懂,那就更好了。

李世民發愁道:“你我自然不擔心,但保不齊後人有昏庸之輩,到時候大唐說不定就要亡了。如果實行分封製,即便中央被諸侯所滅,也隻是換一個後人做皇帝,大唐還是我們的大唐。”

“不是這樣的。”李承乾搖搖頭,“人有了權利就會有野心,一旦朝廷顯出弱態,肯定經常會有人叛亂,到時候天下就沒有安寧了。”

李承乾認真地看著李世民,“阿耶,我還記得你說要建立盛世大唐,你心中的盛世到底是大唐長長久久,還是百姓安居樂業,不用常受戰亂之苦呢?”

李世民一愣。

李承乾道:“這世上根本沒有長長久久的王朝,除非將權利交給百姓,隻有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李承乾了解外麵的事情,自然知道民主才是大勢所趨,在他看來李世民的糾結沒什麼意義,這世上根本不存在長長久久的王朝,除非皇室成為吉祥物。一個王朝的壽命走到儘頭,與其苟延殘喘拖累百姓,還不如痛痛快快換一個,長痛不如短痛嘛。

李世民:“……”

知道李承乾思路清奇,但也沒想到這麼清奇。李世民沉默很久,歎了一聲:“你說得也有道理,罷了,我再想想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