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2 / 2)

要怎麼個獻法。

要做成怎樣才能打動聖心,讓睿元帝拿出來跟群臣分享,甚至找點事情做呢。

“我一時也沒什麼主意,”顧世安說道:“我看於你還是選‘跨籍’這條路順當些,正巧老姚來了,平哥兒,你就從了姚家吧。”

聯姻,跨籍去京城應考,這才是最有把握的一條路子。

衛景平懶得理他胡咧咧:“夫子,我想去一趟書院的藏書閣。”

他之前在書院讀書的時候,最喜歡去藏書閣的一處角落裡靜思,不知為何,往那裡一座總是文思泉湧,格外敏捷。

顧世安正好要回書院,於是又一同下了繁樓。

路過攤販處,有一女子在當街上機、織布,衛景平不經意瞥了一眼……然後若有所思地放緩了腳步。

顧世安隨後也眯眼看了過來:“棉花。”

衛景平跟著他走到白鷺書院門口:“夫子,或許我不該去藏書閣了,而是要向夫子請教,秋闈前後,是不是也是采摘棉花的時節?”

采摘了棉花,民間要縫製棉衣、棉被,官中也用它為戍邊的將士補給一年之中禦寒的物質,用他的話說這棉花可是無比重要的戰略物資啊。

顧世安一拍折扇:“有了。”

棉花清明播種,秋時收販,耕作種植,織布練染,細細分到一年之中,布種、灌溉、耕畦、摘尖、采棉、揀曬、收販、軋核、彈花、拘節、紡線、挽經、布漿、上機、織布、練染,每一次都是一幅耕作圖景,要是將其繪製了一幅又一幅分彆題了詩,在呈現於墨品之上,一麵繪耕織圖景,一麵題刻詩句,那豈不是非常祥瑞的一套棉花耕織圖墨?

作者有話說:

棉花耕織墨的靈感來源於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棉花圖詩墨。

第102章 越幅

◎“本官讀過衛小秀才院試的奪魁文章,稱得上文章爾雅,議論明暢,叫本官◎

“十六幅圖?外加十六首詩?製成十六錠墨?”衛景平搖頭如撥浪鼓:“夫子, 來不及。”

十六幅棉花耕織圖就得畫個把月吧,畫完之後製作墨模需要的時間更長, 然後再裝模、風乾、描金, 前後算下來沒有一年的功夫完不成。

十六錠墨呢。

顧世安皺了下眉頭,打開折扇給了他一道涼涼的風,用那種你怎麼笨都能笨到開花的眼神看著他:“……”

衛景平“唰”地靈光起來:“哦,夫子的意思是先製行於秋闈時的‘采棉’和‘揀曬’兩錠?”

餘下的慢慢製, 慢慢獻。

“嗯, ”顧世安很滿意他的機靈:“我今晚就將這兩幅圖畫出來, 明日你來取了拿去製墨模, 你們墨鋪開了這麼久, 趕製出兩錠墨不是難事吧?”

衛景平汗了汗:“還好,還好。”

獻給皇帝的墨, 要製作得越精良越好,每一處打磨都是要花功夫的, 不敢有任何的倉促疏漏。

“不過這隻是一條路子, ”顧世安神情有點悲觀:“秋闈時能不能攔下謝回來甘州府, 之後全看天意了。”

“不試試怎麼知道?”衛景平說道:“試了成不了事, 也甘心了。”

顧世安又囉嗦上了:“平哥兒老姚那邊真是……”

一門好婚姻。

衛景平捂上耳朵一溜煙跑了。

從白鷺書院回去,衛景平把製棉花耕織圖的事跟姚春山說了, 他撫掌道:“我本來回京之後想著在把姚家的匾額掛起來重振姚墨的,卻苦於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墨往宮裡頭送,這下好了。”

猶豫了下,衛景平還是把鹹州知州樊先和大學士謝回的事情同姚春山說了:“老姚,這次借你的手辦事,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妥不妥當。”

姚春山卻笑道:“我隻知道製了好墨送進宮裡頭就是了。”

他拍了拍衛景平的手背, 示意他多心了, 這怎麼可能有事。

他們製墨世家,一旦得了好墨獻進宮中,應時應景的原是本分,至於睿元帝看見了想什麼說什麼,群臣聽見睿元帝的話又如何動靜,與他一丁點兒乾係都沒有。

每年秋季吏部考核各地“農桑墾殖”的時候,多少人往宮裡頭送盛世耕織的圖景,就連宮廷畫師也會創作耕作圖,以提醒皇帝“朝夕披覽,借無忘古帝王重農桑之本意也①”,不多他這兩幅。

衛景平這才收斂了些許愧疚之色。

次日還沒等他去顧家取畫,一早顧小安就抱著畫軸送來了,衛景平打開一看,畫麵線條樸素,用筆卻極生動,色彩大氣莊重,最適合印在長方形的墨錠上不過了。

姚春山看著這兩幅圖眼中精光閃閃:“製出墨來必定叫人耳目一新。”

“老姚,這段時間要勞累你了。”衛景平覺得製禦墨這事他是幫不上忙的:“你說說你,一來就走不成了。”

姚春山笑道:“要勞累的是川哥兒,”他說道:“還要請他這段時間給我從後山的黑水潭裡打幾桶水。”

黑水潭的水較彆處的水格外清澈乾淨些,用它來熬製骨膠入墨,製出來的墨色澤清新,越陳越亮,格外難得。

衛景川耳朵靈,他在外頭聽見就應了下來:“這還……不不是小事。”

說完發現自己又結巴上了,他懊惱地撓了撓腦袋。

……

之後,衛景平閉門謝客苦讀了一個多月的書。

到這個時候無論是學問還是做文章、賦詩的技法早已學完,該練的也都練過了,他就每日在家中模擬秋闈考場,自監自考,而後再複盤評判一下自己做的文章和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