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惜春姑姑。”
惜春猛然見這麼多大侄子,呆了一會兒,轉頭跟尤清之道:“嫂嫂,見麵禮。”
仍是那筆墨紙硯的老四套,尤清之讓人裝在匣子交給了他們,另各人又有一個荷包。
笑說:“這裡頭的筆墨紙硯是姑姑給你們的見麵禮,你們辛苦幾日,這荷包裡的銀子,請弟兄幾個喝點茶吧。
等過幾日,我這邊細細算了,再找你們。”
“是,多謝嬸子,多謝姑姑。”
等他們下去了,尤清之喊來莫嬤嬤和銀蝶等人,細細看了這幾個莊子。
倒真發現幾個適合砌房子的。
其中有個叫杏花莊的,因滿山種滿杏樹得名。
占地約有五百多畝,耕地不多,所以也沒多少佃戶。
旁邊隔了兩座山又有一個莊子,隻有八十多畝,多為山地,每年更是沒有什麼出息。除了莊頭親戚幾家,更少人了。
尤清之這幾天看來看去,選中了這臨近的兩個莊子。
賈菂一回家,家裡人都擁上來,問她正院那頭說什麼了。
賈菂笑著將荷包和匣子遞給自家太爺,道:“這匣子裡是正院惜春姑姑給我們這些侄兒的見麵禮,荷包是珍大嬸子給的,說給我們兄弟幾個喝茶。”
太奶奶先打開了荷包,從裡頭拿出兩個二兩重的銀裸子來,笑開了花:“你們兄弟這些天沒白忙活。”
三太爺打開匣子,用手一樣樣摸了筆墨紙硯,笑了一聲:“膚淺,真正值錢的在這呢。”
眾人都看過去,三太爺拿起硯台笑道:“光這一樣,拿出去都能換五六十兩銀子。”
三太奶奶接了過去,細細打量一番,隻覺得是塊不打眼的石頭,問道:“這玩意真這麼值錢?”
三太爺點頭。
賈菂爺爺便說:“那我們拿出去當了吧,幾個小的也大了,該給家裡砌幾間房子。”
三太爺一煙鬥打在他的肩上,道:“不許!這東西就放在我這裡,往後家中若有誰能讀書的,我就賞給誰。”
他老人家發話,誰敢不聽。
“你珍大嬸子還說什麼了?”
賈菂想了想,道:“嬸子說等她打算一番,再找我們幫忙。”
三太奶奶便笑道:“那就好,每回拿幾兩銀子回來,我存著給你們娶媳婦。”
“哪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