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兩人辯得口乾舌燥之後,相視一笑,約定等有空了各寫一篇文章出來。
賈敬教學生,不單教學問,還教官場,教爭辯。
常常一個問題,即使林齊賈蓉兩人意見相同,也要他們兩個各執一方,爭辯一番。
然後各自總結做一篇文章。
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二人的習慣。
日子長了才知道好處,兩人便逐漸懂得,事物都有其兩麵性。
你想堅持自己的政論,就要把好處一一擺出來,還要備好如何解決和避免弊端的法子。
到了晚上休息時,賈蓉眼前還不停浮現出那個婦人和孩子乞求的眼神。
見賈蓉翻來覆去,林齊便道:“蓉兒,快些睡吧,明日還要趕路呢。”
賈蓉坐起身來:“師叔,你說如今糧食最多的地在哪?”
林齊起身,點燃了一盞燈,拿到床邊來:“國庫,還有……各地的糧倉。”
“是,國庫空虛,還要備著邊關的糧草,拿來賑災是彆想了。可各地的糧倉裡麵總有糧食吧。”
林齊想了想到:“就算聖上下旨開倉放糧,可江南本地的糧倉支撐不了如此多的災民。”
“如果我說的是北方的糧倉呢?”
“蓉兒,你說的這是傻話。一則,糧倉本就是為著防備當地遇著荒年,沒有道理要賑災彆的地方。
二來,沒有聖上的旨意,擅自開倉放糧是死罪。你我不過是白身,連上奏的本事都沒有,哪裡能求來旨意呢。”
賈蓉輕聲道:“師叔,你說朝廷賑災是為了百姓,還是害怕災民起義作亂。”
這話是大不敬,但林齊隻看了一眼賈蓉,緩緩道:“都有。”
賈蓉便笑:“怕是後者更多吧。”
“蓉兒,慎言!”
“師叔放心,我絕不會在外頭露出這想頭。我隻是在想,朝廷必會擔心江南災民作亂,若有人上奏,願替江南百姓擔保,去‘借’北方的糧呢。”
林齊搖頭:“誰會願意,又有誰會敢呢。”
賈蓉不作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