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青山綠水的,還有黑壓壓的人頭。
書院座落在半山腰,依山傍水,但是在山腳下也設了山門,從山腳下的山門到半山腰的書院正大門,這段路程隻能步行。
黎小刀和裴芝奇便在這山門口下的馬車。
幸好南方的山都不是高大巍峨型的,從山腳到半山腰也沒有多遠的路。
從這山門往上望去,彎彎曲曲的山路上散布著相當數量的人群,與黎小刀設想的“僻靜之地”不太一樣。
從山門往下望去,卻是一條大青溪柔和地繞過青山,向遠處流去。
大青溪上跨著一座白色的石橋,將書院的山門和外界聯係起來。
黎小刀和裴芝奇剛剛也是乘著馬車,經過了這座石橋,才到了山門口。
山門口還有不斷趕來的讀書人,有的乘馬車,有的步行,還有騎驢騎馬騎騾子的,什麼法兒來的都有。
這些讀書人有的看似已近中年,有的年輕,有的甚至是父母陪同來的小孩子,臉上還帶著稚嫩之氣。
他們有的背著箱籠,有的提著書箱,有的背著包袱,到了山門之後,抬起頭望一望兩側的楹聯和匾額,接著便有的三兩成群,有的單獨一個人,開始往上爬山,加入通往山腰長長的行人隊伍。
黎小刀看了這人群,愣愣地問裴芝奇:“相公……啊不是,裴兄,你說,這個書院這次招募多少學生來著?”
裴芝奇答道:“十到二十名左右吧。”
黎小刀又說道:“可我看這人群,少說也有兩三百人哪?不是說讀書人很少嗎?”
裴芝奇笑道:“因為書院出過一位狀元,好幾位進士,舉人更多,所以像我們這般趕了幾百裡路遠道而來的學生不在少數。這個書院的學生遍布全省,有這些人數來參加入學考也屬正常。”
接著兩人也像其他人一樣,先抬頭看了看山門兩側的楹聯和門頂的匾額。
全是繁體字,還不是楷體,都是行書,不是很好認的那種。
裴芝奇笑著對娘子說:“娘子……黎兄學字有一段時間了,試試這些字可否認識?”
黎小刀有些害羞地笑笑:“裴兄這是要考校我一番。也罷,看我將這些字一個個讀來!”
書生打扮的黎小刀手背後仰起頭,有模有樣地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念出來:“上聯:提筆敢批東南西北五湖四海天下事;下聯:低頭且享春夏秋冬五穀四味當家食;橫批,呃不是,匾額:百川聚賢。”
裴芝奇微笑著點點頭:“不錯,每個字都是正確的。”
黎小刀心裡頭高興極了。
“相……這口是真難改”,黎小刀無奈道:“裴兄,咱們也上山吧!不要耽擱太久了。”
“好”,裴芝奇應道。
兩人便說說笑笑加入爬山的大隊伍,也上山了。
*
黎小刀估摸著走了半個小時的樣子,走到了半山腰書院的正大門。
到了正大門,她感覺這黑壓壓的人群似乎更龐大了些,往下一望,後麵還有淅淅零零的人群往山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