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複興祖國的張良向項梁獻策,讓其擁立橫陽君為韓王,借機為楚國多樹立黨羽。】
【就這樣,張良達到了自己複韓的目的,並如願的成為了H過的司徒,也就相當於丞相。】
【但韓王的軍隊卻在收複失地的戰鬥中,與秦軍打成了拉鋸戰,遲遲未能打開局麵。】
【而劉邦這頭,也被楚王承諾,誰先入關中,便可立而為王。】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兵攻入潁川,與張良,韓王合兵一處之後,接連攻取了秦國數十座城池,劉邦請韓王留守故都陽翟,帶著張良繼續揮師南下。】
【在張良的計策喜愛,劉邦兵不血刃的輕取了宛城,解除了大軍西進的後顧之憂。】
【經過張良的運籌帷幄,劉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又取下了姚城,大敗秦軍於藍田,比項羽提早一步進入了關中。】
【接受秦王子嬰獻上的傳國玉璽,退兵霸上,約法三章,從而在與項羽的爭霸中占據了主動。】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大軍攻破函穀關,想要與劉邦一決雌雄,張良利用自己與相遇的叔父,項伯之間的交情,給劉邦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計策,使得劉邦得以在鴻門宴中全身而退。】
【不久之後,項羽恃強淩弱,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按照自己的喜好分瘋了十八位諸侯王。】
——“會不會用詞啊,什麼叫恃強淩弱?”
——“說的也沒錯,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強者淩辱弱者。”
——“也不算按照自己的喜好,他是有自己的想法在的,雖然有些地方分的卻是不咋地。”
【劉邦自然被分到了最為偏僻荒涼的巴蜀做了漢王,更過分的是,項羽還將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分給了秦朝的三個降將,想借此來遏製劉邦北上。】
【張良在離開劉邦返回H國之前,將劉邦所賜下的金銀財寶全都交給了項伯,讓其說服項羽給劉邦加封了漢中地區。】
【還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毀棧道,表示再無東出之意,以此消除項羽的猜忌。】
【同時趁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這才有了日後,韓信,張良聯手,一個明燒棧道,一個暗度陳倉的曆史佳話。】
【後來,無辜的韓王卻因此被項羽所殺,無奈之下,張良也隻好再次投奔劉邦,被封為成信侯,時年45歲。】
【因此項羽殺韓王,也算是間接幫了劉邦的一個大忙。】
【公元前205年,劉邦接連收降了五個諸侯王,得兵56萬,並趁著項羽集中力量攻打田榮的時候,攻下了楚國的都城彭城。】
【但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劉邦,很快便大敗於項羽回救的部隊,隻好帶著張良等數十騎兵,狼狽出逃,逃至下邑時,驚魂未定的劉邦已經心灰意冷,認為大勢已去。】
【而張良卻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獻上了著名的下邑之謀,先是策反了九江王英布,又派遣使者聯絡彭越。】
【之後派韓信北擊燕,趙等地,迂回包抄楚軍,內外聯合之下,最終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
【一年後,韓信擊敗龍且,滅楚軍20萬,漢軍完成了對楚軍側翼的戰略迂回。】
【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就在劉邦準備撤兵的時候,張良以一個謀略家深邃的眼光,看出了項羽腹背受敵,捉襟見肘的處境。】
【於是建議劉邦乘勝追擊,若是放楚東歸,猶如放虎歸山,必將禍患無窮,於是劉邦采納了張良的意見,撕毀盟約,輕率大軍追擊項羽。】
【見韓信和彭越遲遲不肯出兵,張良深知其中的奧妙,於是讓劉邦以加封土地為代價,最終使韓信和彭越率軍而出。】
【五路大軍將項羽困在垓下,最終於烏江自刎。】
【一年後,劉邦正式即帝位,在洛陽南宮舉行慶功大典,大宴群臣,韓信,張良,蕭何被劉邦認為是漢朝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最大功臣。】
【因此這三人被後世稱為漢出三傑,劉邦更是盛讚張良,“夫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表示自己不如張良。】
【並且在張良的勸說下,定都關中,大肆分封,確保了漢朝的穩定。】
【此年張良48歲,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也成為了日後謀士的最高評價。】
【在天下初定的五年裡,張良漸漸地開始托辭多病,閉門不出,逐步從帝者師,退居為帝者賓的身份。】
【在劉邦誅滅異性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也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退的處事原則,極少參與謀劃。】
【麵對皇室內部的殘酷鬥爭,張良則恪守疏不間親的原則,明哲保身,直到公元前197年,西漢王朝又出現了一場危機。】
【劉邦察覺呂後懷有異心,有想要代劉而王的跡象,於是便想要改立太子。呂後眼看兒子的太子職位不保,於是趕緊向張良求救。】
【張良認為天下方定,漢朝統治根基還未穩固,隻有順其現狀,無為而治,才能使天下安定,於是告訴呂後,隻有請到商山四皓,才可保下太子。】
【這個呂後還真將四位老者請下了山來輔佐太子,劉邦見太子羽翼豐滿,就再也沒有提及改立之事,呂後也因此對張良更加敬重。】
【一年後,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親自前去鎮壓,讓張良輔佐太子代理朝政,張良也是極少出來議事。】
【公元前186年,六十五歲的張良病逝,張良的一生,論功行封時,他請辭過三萬戶食邑的封地,而選擇了在自己與劉邦初次相遇的地方坐了留侯。】
【漢朝政權日益穩固的時候,他又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明哲保身,這才有了如今的留侯祠。】
【成為了華夏曆史上少有的名節無損的謀臣之一,被後世爭相效仿。】
——“完了,棒子國明天交就會說張良是棒子人的。”
——“笑死,你是懂棒子的。”
——“如果張良真的投奔了項羽,有他和範增在,真的沒劉邦什麼事了。”
——“得了吧,項羽更笨不聽勸的。”
——“有一說一,張良的大招確實很惡心。”
——“感覺他也沒啥厲害的,還不如陳平呢。”
——“是是是,當年就應該請你出山才對,請你不但能大嘴仗,還能用鍵盤拍死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