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祖先無意輔佐大禹治水,又幫助舜帝馴服鳥獸有功,被賜與銀杏無意的後裔趙富因平亂有功,被賜封在趙城,造父便以封地為氏,稱趙氏,即為嬴姓趙氏。
周孝王時期,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秦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稱秦嬴,成為了秦國的始封君。
秦人死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不過此時的秦國還僅僅隻是一個封地不足50裡的周朝附庸。
公元前842年,周厲王因殘暴無道,招致諸侯和百姓反叛,被迫逃亡到彘地,西戎趁機入侵西周,秦國的第四任國君秦仲雖全力抵抗,但仍不敵。
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後,便任用秦仲為大夫再次討伐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和西戎的交戰中陣亡,其子秦莊公即位。
秦莊公為了替父親報仇,並向周宣王請兵討伐西戎,於是周宣王便撥給了他7000兵馬,秦莊公也不負眾望,一戰大敗西戎。因功被封為西垂大夫。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病重,本想傳位於長子世父,可世父因祖父大仇未報,堅持領兵殺榮王,於是便將國君之位傳給弟弟秦襄公。
秦襄公即位後將都城從秦邑遷到汧邑,以便今後和西戎作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寵愛褒姒而廢除太子宜臼,又大搞烽火戲諸侯活動,鬨得諸侯離心,被依舊的姥爺申侯聯合西戎軍殺死在驪山腳下。
秦襄公發兵救周,擁立太子宜臼成為周平王。周平王為表謝意,將其山以西的土地賜予了秦襄公,並與他立下誓約,秦國如果能趕走西戎所得的土地就歸秦國。
自此秦國不但獲得了在關中地區自由發展的機會,也正式成為了周朝的諸侯國。
有了周天子的承諾,秦襄公為了開疆拓土,開始連連向周邊的戎狄部落用兵,最終死在了討伐西戎的路上。
到了秦文公時期,秦國將都城遷到了關中腹地,開始設立史官教化。秦文公將秦國國土延伸到了岐山,還收留了岐山一帶沒有遷走的周人。
這些周人教會了秦人耕種莊稼,使秦國得以從原始的遊牧經濟開始向當時最先進的農業經濟轉型。
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秦國先後征服並吞並了諸多戎族,至此秦人結束了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占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了崛起,成為了西方的新興強國。
公元前675年,秦宣公即位,此時和秦國同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晉國自恃強大開始入侵秦國。
可秦國之前一直都是和西戎作戰,軍隊要彪悍的多,雖然兩國實力懸殊,最終秦國還是把晉國打敗了。
自此後秦與晉的戰爭變成了家常便飯。到了秦穆公時期,秦國已經成為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二等強國。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迎娶晉獻公的女兒與晉國締結秦晉之好,在陪嫁的奴隸當中有一名虞國的俘虜逃到了楚國,又被秦穆公用5張黑羊皮給換了回來,這個人就是鼎鼎大名的五羖大夫百裡奚。
秦穆公在他的輔佐之下,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裡,稱霸西戎,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趁晉國喪之際派兵偷襲鄭國,卻被晉襄公率軍在崤山設伏,結果2萬多秦軍全軍覆沒。
從此秦東進中原之路被晉國遏製,秦穆公不得不繼續向西用兵。秦晉之好,從此轉為世仇。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繼位是為秦康公。
康公屢次派兵攻打晉國,卻難以得勝,再加上他甘於遊樂,荒廢國政,這是秦國從秦穆公時期的西戎霸主逐漸走向衰落。
秦康公去世後,兒子秦共公在位5年便去世了。其子秦桓公即位,當時的晉厲公想與秦國罷兵並結下了令狐之盟。可沒想到秦桓公前腳結盟,後腳就聯絡楚國和狄人圖謀伐晉。
秦桓公的背信行為引起諸侯不滿,開始紛紛倒向晉國。公元前579年,晉厲公聯合齊、宋、衛、魯等八國伐秦,秦國大敗。次年秦桓公鬱鬱而終,其子秦景公即位。
秦景公繼續奉行父親臨晉的方針,但晉悼公即位之後,晉國又複霸中原,更是在鄢陵之戰中擊敗了企圖進軍中原的楚國。
公元前546年,晉、楚、齊、秦、魯、衛等14國聯合簽訂了弭兵之盟。中原戰場迎來了久違的沉寂,秦景公也開始著力改善與晉國的關係。
兩國重溫秦晉之好,秦景公去世後,秦晉兩國一直都相安無事。直到公元前453年,強大的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秦國仿佛再次看到了東進的希望,可惜一個晉國倒下了,強大的魏國又站起來了。
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在諸國當中率先變法,國力暴增的魏國反而開始侵吞河西之地,秦簡公和兒子秦惠公多次攻魏都沒能奪回。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親率50萬大軍與魏國決戰,結果被魏將吳起以5萬魏武卒大敗。直至吳起離開魏國之前,秦國再也沒有能力爭奪河西之地。
直到秦獻公時期,秦軍與魏軍在石門再次交戰,此役秦軍斬敵首6萬,再次贏得了六國的尊重。周天子為表祝賀,還贈予秦獻公一套禮服,史稱獻公稱伯。
兩年後秦獻公壽終正寢,其子嬴渠梁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為大良造,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變法。針對秦國地廣人稀的特點,發布了外來移民可以免賦稅三代的優惠政策,使得三晉地區的百姓蜂擁而至,為其開墾荒地。
自此秦國兵精糧足,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43年,周天子冊封秦孝公為方伯,正式承認秦國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其子嬴駟即位,是為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剛繼位時,為了平息貴族對變法的不滿,遂將商鞅滅族,卻不廢其法。同時,他任用大量的外國能臣治理國家,就連公孫衍、張儀、魏章等魏人都受到了重用。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