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四大才子(1 / 2)

【一口氣看懂江南四大才子的一生#曆史#小知識】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讓江南四大才子廣為人知。那麼曆史上真的有江南四大才子嗎?他們有沒有幫助唐伯虎去點秋香?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江南四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的定義江南四大才子的曆史原型是明朝中期生活於吳中地區的4位著名才子,合稱吳中四才子。他們是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禎卿。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出生於公元1470年。唐寅的父親是一個開酒館的商人,家境還算殷實。

唐寅自幼聰慧,在詩文繪畫上都有很高的天分,是遠近聞名的神童。長大後的唐寅,家中藏書無數,16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蘇州府學。

他迎娶江南名士徐廷瑞之女為妻,與吳中名士祝允明、文徵明皆為好友,拜名家沈周為師學畫,春風得意,前途大好。當時的文人墨客都以與唐伯虎結交、得到唐伯虎真跡為榮。

然而好景不長,在唐伯虎二十五歲那年,他的父母和妻子都在這一年相繼離世,唐伯虎驟然遭此打擊,悲痛欲絕,每日借酒消愁。再也不複昔日的銳氣。

大概在這個時期,唐伯虎與徐禎卿結識,江南四大才子就這樣成為了至交好友。祝枝山實在不忍看到唐伯虎就這樣消沉下去,鼓勵唐伯虎去考科舉。

於是唐伯虎閉門不出,埋頭苦讀。公元1498年,唐伯虎在應天府鄉試中高中解元,江南的官員名士紛紛向唐伯虎祝賀。

鄉試主考官梁楚在回朝後把唐伯虎的考卷交給同僚程敏政品評,沒想到正是這個舉動間接地害了唐伯虎的後半生。

程敏正是第二年會試的主考官,他見唐伯虎有如此大才,日後必定是前途不可限量,於是他便提前拉攏唐伯虎。

沒想到在次年的會試中,有人舉報程敏政泄題給唐伯虎。一下子鬨得滿城風雲,明孝宗下旨撤場,唐伯虎也被抓進了天牢,最後沒查出結果,程敏政被勒令退休,唐伯虎的成績作廢,並被剝奪了終身參加科舉的資格。

唐伯虎前途儘毀,整日以酒色自娛,以賣字畫為生,想以此度過餘生。寧王朱權聽說了唐伯虎的大名,重金邀請唐伯虎入府。

唐伯虎以為自己的人生出現了轉機,沒想到卻是一個巨大的陷阱。寧王朱權圖謀不軌,暗中策劃造反,唐伯虎害怕自己會被牽連,於是不惜裝瘋騙過了寧王,從虎口脫險。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唐伯虎也徹底放棄了做官的想法,以桃花塢為居,閉門修行,靠好友接濟為生。公元1523年,唐伯虎病逝,享年54歲。

第二位,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出生於公元1460年,是吳中四才子中最年長的一位。

相比唐伯虎,祝允明的出身可以算得上顯赫,其祖父祝顥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議,而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貞是明英宗奪門之變的功臣,參與害死於謙。

不過在祝允明出生時,徐有貞早已逝世。相比唐伯虎的風流倜儻、才高八鬥,祝允明長相奇異,自嘲醜陋。

除了詩文之外,祝允明在書法上造詣極高,尤其是草書,引領明代文壇,被後人稱之為明朝草書第一人。

雖然祝允明是和唐伯虎齊名的大才子,但是他並沒有好友唐伯虎那樣的考試天分。祝允明19歲考中秀才,考了5次鄉試才考中舉人,而會試更是考了7次也考不中,最後還是以舉人身份當官,當了一個知縣。

由於勤政廉潔,政績斐然。公元1522年,62歲的祝允明升任應天府通判。在當了近一年的通判後,祝允明自請退休回鄉。

在聽說唐伯虎去世後,祝允明十分哀傷,為好友撰寫了墓誌銘。公元1527年,祝允明去世,享年68歲。

第三位,文徵明,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停雲,彆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出生於公元1470年。

文徵明小時候不會說話,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白癡,但是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卻相信兒子隻是大器晚成。直到文徵明11歲時,他才學會開口說話,學習詩文書畫,並且開始嶄露頭角。

長大後的文徵明一邊當起居郎,一邊學習書法繪畫,與好友祝枝山、唐伯虎一起提倡古文詞。他師從名家沈周,在繪畫上造詣非常高深,與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

文徵明生性正直,不好女色。,有一次唐伯虎找歌給他敬酒。竟把文誌明嚇得跳船逃走。文征明一生考了9次鄉試,都沒有考中科舉。

最終於1523年受李衝思舉薦入朝為官,受翰林院代招不久,文征明也申請退休回家,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批準。內閣大學士張聰和楊一清想拉攏文徵明。

文征明不願攀附權貴,被二人排擠。公元1526年,文征明退休回鄉。從此醉心於書畫之中,不問世事。公元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歲。

第4位就是徐真卿,他是吳中四才子中最年輕的一位,出生於公元1479年,比唐伯虎和文徵明小9歲,比祝誌山則小了18歲。

相比於其他三位,徐真卿在後世的名氣沒有那麼大,但是徐崢卿在明朝文壇的地位可是舉足輕重,被稱為吳中詩冠。

與李夢陽等名家合稱為明代文壇的前妻子徐真卿在考試上也是一波3折。多次落地,在27歲時一舉考中了進士,但卻因冒充沒有進入翰林院。

6年後徐禎卿在京城病逝,年僅33歲,是吳中四才子去世最早的一位。

——“全是才子卻靠不中,這說明什麼?”

——“現在他們的畫可都值老些錢了。”

——“才子們都挺坎坷的啊,唐伯虎是真可惜了。”

【商朝末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曆史#小知識#商朝】?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