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官場秩序規則和為官邏輯來說,這道選擇題的答案已經十分明顯,但唐大年在南州政壇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自身留下來的口碑,還有能利用安置於各個要害部門的得意門生攪動南州政壇風雲的能力。
四大班子、市財政、市發改、市國土等主要政府行政部門裡的一把手都是唐大年退位之前,做了個順水人情,換了一大批人上來。當然,王建新擔心的並不是因此而擔心了這些人,他更擔心的是據他了解,現任的市委副書記崔國富,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秋成,市委統戰部部長趙民選,常務副市長吳勇,市委秘書長黃建才,這些人曾經都是唐大年的人,有幾個甚至是唐大年在南州當市長和書記時秘書。市委九位常委,唐大年的人就站了多一半,還不算將來極有可能接任徐永壽出任市委組織部部長的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高登峰。
而市委書記楊昌坤和市長張鐵軍雖然都是空降來的南州,但外來的和尚難念經,加之手底下可用的人聊聊無幾,能夠緊密團結在二人周圍的也隻有宣傳部長米向陽、副部長喬芳萍和幾個新調整上來的副市長等人。以楊昌坤和張鐵軍目前對整個南州的政治掌控,為了南州的政治生態穩定和政壇秩序不受影響,不易和唐大年直接抗衡。
王建新雖然十分清楚這兩支鄭智力量中,目前還是唐大年更勝一籌,但他畢竟已經退位讓賢,而且這次南州市四套班子調整,僅有人大和政協是由南州調整的人,市委書記和市長都是從省裡空降而來。再看楊昌坤和張鐵軍的履曆,兩人都是燕京大學高材生出身,從外省小地方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成績優異,特彆是對地方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上創新思維強,敢於突破發展藩籬。
省裡空降兩人來南州的目的不言而喻,表麵上看,是為了南州經濟社會的改革和轉型人儘其用,但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南州前任市委政府的固步自封。
鄭智智慧異於常人的王建新,早就看透了這一點,從表麵上來看,以唐大年為首的保守派目前在南州占據絕對的權力優勢,楊昌坤和張鐵軍還無法直接和唐大年叫板。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楊昌坤和張鐵軍是帶著曆史使命來的南州,他們的背後有省委站台,主導南州政壇的天平,最終會向兩人傾斜。
再者,王建新是個有著政治野心和政治抱負的人,在他的棋局中,引進山南文娛集團在龍山投資開發康養項目,實現對千山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規劃目標,是一步至關重要的先手棋,這步棋能否下好,關係自己在千山縣長位置上的政績會否亮眼。
官場的升遷邏輯規則中,是否有亮眼突出的政績是一條極為重要的參考因素,也是撈取政治資本的不二法寶。
基於以上因素,看透本質的王建新,反其道而行之,在內心深處的選擇已經十分明確,但同時又無法拒絕來自唐大年的壓力,所以在化肥廠地皮那件事上態度很模糊。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爭取時間,才能讓事情拖一拖,給米向陽那邊爭取解決的時間。
今天唐大年再次打來電話,王建新的壓力自然很大。自發完信息後,整個人六神無主,眉宇間流露出了極為凝重的神色,不知道待會會議結束後,該怎麼向唐大年交代。
“好了,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裡,各位委員下去後要迅速傳達落實今天全委會的精神,特彆是張市長和楊書記的講話,可以說是高屋建瓴,意義深遠,對推動我們南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具有指導性作用。現在散會。”隨著主持會議的市委秘書長黃建才做了總結講話,這次南州市委全委(擴大)會宣告結束。
王建新還在失神地尋思著該怎麼給唐大年回這個電話,全完沒有注意到會議結束。
“建新同誌,你是直接回千山還是?”同來參加會議的縣委書記張繼海從不遠處走過來向王建新打招呼。
王建新這才回過神來,才意識到會議已經結束,腦子快速一想,這事兒恐怕還是得向米向陽彙報一下,把這個燙手山芋交出去,不然騎虎難下的是自己。
於是王建新道,“我剛好有點事順便去辦一下,繼海書記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