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抗戰工業遺址,歐陽誌遠又帶著眾人前往周邊配套修建的觀景布道,穿過一段蜿蜒的青石台階,來到了前天自己和賈玲來過的那處剛剛新修在半山腰上的玻璃觀景台。
來到懸空的玻璃觀景台上,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映入眼簾的是龍山三十六峰的旖旎風光,正值深秋時節,漫山遍野的紅楓姹紫嫣紅,雲霧繚繞中三十六座陡峭的群峰若隱若現,腳下的龍山河如同一條白玉帶蜿蜒在三十六座群峰之間,宛若人間仙境,景色美不勝收,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楊昌坤等眾人站在懸空的玻璃觀景台上,一邊欣賞著令人驚豔的龍山自然風光,一邊聽著歐陽誌遠的介紹。
“楊書記,咱們現在站的玻璃觀景台是紅色文旅產業項目的配套工程,後期會利用玻璃棧道把這三十六座山頭懸空貫通,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更加不一樣的風景……”歐陽誌遠向眾人介紹著龍山紅色文旅產業項目的遠景目標。
楊昌坤滿意地點著頭,“很好,這個想法很不錯,全國紅色教育基地再配上這樣的美景,這個項目一旦建成投產,絕對會成為整個山南乃至全國的網紅旅遊景點,龍山發展全域生態旅遊經濟大有可為啊!”
此等美景,作為報社社長的秦劍鋒更是不容錯過,一邊讚不絕口地和喬芳萍聊著,一邊扛著便攜式攝像機拍攝個不停。
楊昌坤接著扭頭看向歐陽誌遠,“誌遠,你這個年輕人很有想法,很有思路,龍山這麼好的生態經濟價值,先前龍山的領導都沒有發現,被你給挖掘出來了,龍山有你這樣的乾部,是龍山人民的福氣啊。”
歐陽誌遠麵對楊昌坤的誇獎,並沒有驕傲自滿,他不由得自嘲地苦笑了起來,“可是龍山的老百姓不這麼想啊!特彆是趙家山村的老百姓,他們不這麼想。”
楊昌坤饒有興致地看著歐陽誌遠,“哦?因為趙家山村群眾攔路上訪的事?”
歐陽誌遠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又補充道,“有這個關係,但也不全是。”
歐陽誌遠的話,勾起了楊昌坤的好奇心,“是不是遇上了什麼困難?”
歐陽誌遠稍一猶豫,心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當著楊昌坤的麵,說出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楊書記您有所不知,因為這個項目的事,我暫時被停職了……”
楊昌坤儒雅的臉色不由得微微一驚,“停職?怎麼回事?”
歐陽誌遠把自己被停職的整個過程向楊昌坤講述了一遍,“可能是我的群眾工作經驗欠缺,想法太過理想,本來是想著讓趙家山村的群眾明白,趙家山村要發展,大家就不能隻盯著眼前的利益,要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像湖城那邊的老百姓一樣,支持政府的發展戰略,但沒想到會適得其反,造成了輿論事件,鎮黨委為了安撫趙家山村的群眾,暫時讓我停職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