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詩長舒了口氣,結合原主記憶,先將今日糊弄過去,等回了家再想彆的路子。
深秋的風很輕地吹過來,盈滿了纏枝紋白狐裡披風,連帽上鑲滾著的毛鋒蹭上吹彈可破的臉頰,又柔又癢。
她不敢伸手去撓,隻是微微側了下臉,忽覺一道異常明亮的視線落在身上,於是抬起眼簾,朝著目光方向望去。
氣派的角樓上,明黃的琉璃瓦下立著一位穿牙白便服的青年,身段明顯比身邊所有的侍衛都高出了一頭,似是負著雙手,隻一個輪廓,便能看出儀態從容清貴,不是尋常宗室子弟。
離得太遠,看不清樣貌,可當太陽的金芒鋪上殿頂,千萬點跳躍的光斑投射過去時,牙白衣料上的團蟒暗紋才顯現出來,石小詩倏然一驚,忙將目光收回。
好在愛新覺羅氏沒留意這些。捱到寧壽宮,守在外頭的嬤嬤迎上來,“太後主子正盼著呢,好容易來了,快進去吧。”
一路從神武門這麼走過來,臉蛋吹得冰涼,小兩把頭上的珍珠簪子都歪了,她想去梢間喝杯熱茶暖一暖,但是哪能叫太後久等。
於是愛新覺羅氏打頭陣,領著她進了前殿,人還沒看清,先跪下磕了個頭。
皇太後歪在富麗堂皇的雲台榻上,用很不流暢的滿語一臉歉意地說:“快起來,哀家滿語說不大好,今兒叫你母女進來,不過是哀家……乏了,想叫你們陪著敘敘話。”
敘話哪裡需要萬歲爺口諭啊,更何況這太後與她家並不算熟,平白無故的,叫她來陪著練習口語嗎?
賞了座,太後繼續磕磕絆絆地朝愛新覺羅氏發問:“不必拘著,細論起來,你額涅是博爾濟吉特氏,咱們也算是沾著親……你是康熙十四年嫁人的?”
愛新覺羅氏恭敬答了一聲:“回太後主子的話,奴才是康熙十四年立春嫁的石都統。”
太後點點頭,把注意力放在下首的小姑娘身上:“你叫小詩?如今幾歲了?”
石小詩愣了一下,好在她反應快,站起身拘謹回答:“奴才石小詩,七月裡生的,如今十六了。”
太後點了點頭,眯著眼打量了一會,又問:“聽聞你從前一直在外頭,去年才隨你阿瑪回京,如今可住得慣?可還想回江南去麼?”
這是什麼刁鑽問題?
她雖然有原主記憶,但是要談思想談感受談切身體會,這屬實為難她了,若要按實際情況回答,那就是剛穿到貴寶地半個時辰,人生地不熟,如果有的選,恨不得眼一閉一睜,再次回到腰部演員的美好生活中去。
可是她不能,眼看著愛新覺羅氏的臉上又一次閃現出苦澀,她怎麼舍得讓美麗額涅難過。
斟酌了一下,石小詩緩聲答道:“回太後主子的話,奴才雖有些不習慣之處,但卻知身為旗人,須得時刻記著自己身份,奴才一家祖籍蘇完,老姓瓜爾佳,如今京城才是奴才的家,哪裡有人客居外地卻不留念家鄉的呢?”
這話說得清脆婉轉,不卑不亢,太後停了一會,才朗聲笑了,“說得不錯,可見石文炳教女有方,我問你,你阿瑪和哥哥在外一年多了,你可想念他們?”
清淩淩的眼垂著,餘光已看出太後側耳傾聽的吃力模樣,幾乎是下意識地改用蒙話說,“謝太後主子垂詢,血脈相連,自然十分思念,隻是奴才心裡懂得,阿瑪和哥哥正為我大清朝爭光,奴才身為女子,更應該以大義為懷,安心守在後方,期盼將士們早日凱旋歸來。”
突然來了段文縐縐的蒙語,石小詩自己嚇了一跳,看來這是原主的技能,隨著記憶自然而然地露了一手,愛新覺羅氏更是訝異,低低啊了一聲,隻怕她惹得太後不快。
好在抬眼看看上座,太後臉上卻露出歡欣的笑容,想來聽了這麼久滿語,早就膩煩難耐。
“你過來。”太後朝下首的姑娘招手。
石小詩看了她額涅一眼,得到肯定後,才屏息凝神走到雲台榻邊。
行走儀態沒得挑,太後先是摸了摸她纖長柔潤的手,又端詳了一會光潔玲瓏的臉蛋,笑嗬嗬評價:“隨你額涅,生得好相貌,蒙語說得也好,哀家見了心裡歡喜得緊,聽說你還會說漢話,是不是?”
石小詩說是,“回太後主子話,奴才打小跟著阿瑪在江南住著,家裡便請了閨塾師來教,恰好奴才郭洛媽媽也是蒙古人,機緣巧合,就都學了些,隻是說得不精準,叫太後主子看笑話了。”
太後很滿意地頜首,轉頭對身側的大嬤嬤道:“去把前兒內務府送的點翠穿珠挑子拿過來。”
這是要賞?
石小詩忙蹲安謝恩。
鋪著絨布的托盤呈上來了,太後心情很好地將她發間歪了的珍珠簪子取下,又親手將點翠穿珠挑子插在她鬢邊。
她不方便細看,隻能伸手輕撫,宮裡頭的東西果真華麗非常,紋飾十分精致,尾上還墜了鴿子蛋大的寶石。
愛新覺羅氏惶惶地起身俯首,“太後主子,這賞賜太貴重了,奴才這二丫頭上不得台麵……”
“夫人謙虛了,朕看你家二姑娘性格模樣都很好。”
外頭亂糟糟的,忽傳來一把陌生而穩重的男音,帶著天家不容置疑的威嚴。
回頭去望,金黃色的皂靴和海水藍的袍角撞入眼簾,石小詩眼皮子都不敢抬,忙磕頭跪下去,“奴才瓜爾佳氏叩見萬歲爺。”
“起磕吧。”康熙擺了擺手,往南炕上坐了。
皇太後神態慈和地笑道:“皇上來了,哀家剛同石夫人、小詩姑娘說了半天話,這小詩姑娘果真柔嘉大方,還會說蒙語,哀家想著,反正往後都是一家人,不如讓她多進宮走走,也好提前熟悉熟悉。”
石小詩內心一陣排山倒海,什麼叫“往後都是一家人”?
她眼角兒飄飄地往她額涅那兒看了一眼,隻見愛新覺羅氏也欲言又止地望著萬歲爺。
康熙老神在在地抿了口茶,這才很愜意地頜首:“方才下朝時,朕已經命翰林院向漠北擬旨,叫石都統父子先回趟京……朕的兒子保成至今還沒娶嫡福晉,他雖偶爾頑劣,卻是個好孩子,跟你家二姑娘算得上年歲相當、模樣般配,有意日後結個親家……夫人可舍得讓姑娘進宮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