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後的目標是將這裡打造成一座永恒之城。
在莫雷離開後的第六天。
草原迎來了枯黃。
季節的變幻很緩慢,但又很突兀。
它不疾不徐的前進,讓你意識不到它的靠近,直到某刻驚覺季節進入了更深的一個階段。
羅曼不會犯這個錯誤。
養豬場落成後,他便將大多數注意力都放在了那片廣袤的豆田上。
曆經五個月的成長,青翠的莖稈泛黃、毛茸茸的豆莢鼓脹脫水、葉片慢慢枯黃脫落……
直到一隻大手晃動那枯黃的植株。
繼而聽到了那豆莢內有響動聲、但卻沒有炸開……
羅曼知道。
秋收的時候到來了!
……
他製作青貯時,提前命人收割了五百畝青豆。
其餘五千五百畝地,同樣亟待收獲。
見識到了小麥產量的農夫們不再因為大豆的豐收而震驚,但現在這裡有的是在夏收後來到斯格鎮的奴隸。
在這個太陽還未升起、露水還未蒸騰的時候。
這些來到斯格鎮不久的奴隸們癡癡的注視著眼前的農田,能參加收割的基本都是有種植經驗的勞力,有種地的常識,從未想過這樣的事情。
大豆種植密集、黃豆膨大飽滿、豆葉凋零殆儘、整個豆株光禿禿的、相當擁擠、像是無數根瘦骨嶙峋的枯枝插在地上、掛著沉甸甸的乾癟豆莢、斜著指向天空。
羅曼慷慨的將豐收的喜悅送給了他的那些領民和奴隸。
這次秋收,
他動員了將近2000號人。隻有學生、戰士、手工業者、廚娘沒參與其中——他們各自身負重擔,維係著斯格鎮當前或者未來的運行。
其餘工作都停下來了,熬鹽的、挖礦的、冶鐵的,也都被喊過來了。
種田是永遠不嫌棄人多的。
因為莫雷的緣故,如今斯格鎮的勞力足夠。
羅曼仍然親自參與了這次秋收。
他手持鐮刀、彎腰前進,鐮刃貼地、不留豆茬、將大豆的根瘤存在保存在地裡。
他通知了所有人,都要按照這種方式收割。
大豆根係固氮,根瘤裡也是殘留氮素的,連根拔起就是浪費,隻需要收割地表上麵的豆株,讓根瘤在土地裡腐爛即可。
豆杆堅硬,不是柔韌的麥稈。
鐮刀難以收割,且種植密集,成年人一天也收割不了一畝豆田。
手持鐮刀、從早晨忙到中午,又從中午忙到下午。
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天。
最終在第四天的傍晚時分將所有的大豆田儘數收割完畢,運送至打穀場。
數百隻牲口拉動石滾,在諾大的打穀場上走來走去。
大豆脫粒比小麥脫粒簡單多了。
這次秋收也變得異常簡單。
豆秸能當飼料來用,直接被拉到了牲畜棚那邊,
將豆秸清理乾淨後,打穀場的地麵隻有飽滿膨大的黃豆了。
那些遭到陽光照射,顯得有些光燦燦的大豆,像是黃色珍珠一樣,鋪滿了大半個打穀場。
大豆很乾燥,可以直接收倉,隻需要後續保持通風即可。
又過去了三天時間,在所有收倉工作結束後,這次大豆的產量記錄也落到了羅曼的手裡。
五千五百畝地,共計收獲將近百萬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