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自立(1 / 2)

斯格鎮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可以說日新月異。

每天三四十座磚房落成。

每天上百畝荒地被開墾出來。

牧草在夏天收割了一茬,得到了數百萬斤的飼料。

羅曼將其儲藏起來。

雖說畝產僅有千來斤,沒進行品種改良,土壤也不肥沃。

一輪牧草就需要兩三個月的成長周期。

但羅曼種的也多,斷斷續續種植了六七千畝的牧草。

河岸兩旁一眼望去,全都是牧草,以苜蓿為主,輔以鹿角草、黑麥草。

鬱鬱蔥蔥,非常喜人。

高的牧草能有半腰深,矮的牧草也能沒膝蓋。

這些牧草長勢極旺,汁水豐盈,青貯後香甜可口,營養價值極高。

並且到了秋天還能再收割一茬。

今年,羅曼的養殖場飼養了兩千五百頭豬、將近四千頭羊、一萬多隻雞。

亞基在選育良種。

在同類中選擇最健康、體態最好、最豐滿有力的豬或羊或雞,進行專門配種。

這是個長期過程。

豬的養殖增長率是最高。

主要是下崽多,肉量多,是非常優質的肉類來源。

羊和雞就不那麼劃算了。

羅曼養羊,不隻是為了羊肉,還為了附帶收益——羊奶、羊皮、羊毛都是好東西。

養雞也是為了雞蛋,現在一個雞舍,有大半是母雞,每天能得到三四千枚雞蛋。

羅曼為此又建造了兩座養殖場,分開養殖。

畢竟,集中養殖最害怕的是疫病,要抓衛生。

抓衛生,就離不開人手。

一頭豬每天好幾斤糞便,一頭羊每天也有一兩斤。

每天鏟兩次糞便,每隔三天撒一層熟石灰,用來殺菌消毒。

羅曼將養殖部的人手增加到了一千七百來人,但依舊有忙不過來的趨勢。

雖說春天的時候,出欄了所有的成年禽畜。

但現在,新一批禽畜又慢慢的成長起來了,而且數量更多,對飼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到了深秋估摸著就出欄了。

所以後麵還得增派人手。

現在康德領是斯格鎮的勞力儲備基地,一旦缺人手,羅曼就遷移一批過來。

困難的點在於如何快速消化。

某個人在某個崗位乾一段時間,就算沒人管著也知道怎麼乾活,知道隻要把活乾好就能享受三餐待遇——這才算消化。

這並不簡單。

在人均胎教肄業的時代,能把一個崗位做好太難了!

羅曼讓他們分工合作,將步驟細化,每天固定乾什麼活,運飼料的運飼料,撒飼料的撒飼料,鏟糞的鏟糞,撒石灰的撒石灰。

就這些固定的勞作,沒有一個月根本規訓不出來,需要每天耳提麵命,讓他們牢牢記住自己該乾什麼,不該乾什麼。

不然他們那奇思妙想的大腦老是驅使他們做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有的偷懶,有的沒規矩,有的好心辦壞事,或者出現了極大的不適應性——

他們種了一輩子地,放養了一輩子豬,沒遇到過關起來喂豬的,所以選擇把豬欄打開,把豬放了,讓它們自由覓食。

麵對這種情況,直接打就行了。

膽敢破壞生產流程,有一個算一個,往死裡打,打完後吊起來示威。

老子給你吃三頓飯是讓你搗亂的?

亞基管理的也很嚴格,每天一瘸一拐的視察五座大型養殖場,發現問題就打人,將自身職責看的極重。

因為他知道羅曼對養殖場的重視,而他不能令羅曼失望。

最近挨打次數最多的,是羅曼放過去的那些學習廢物。

那些孩子學習不行,但終究學過,單詞也認識些。

亞基將他們視作下一代的管理者,將腦子裡的飼養知識嚼碎了喂給他們。每天定期抽查,答不上來就打。

他本人也頗為刻苦,羅曼讓他多認識一些單詞,亞基便每天識字本不離手,學習速度居然不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