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科舉朱檀可是不困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科舉製度就是束縛人們思想,阻礙社會進步的禍害。
但在曆史上。
科舉製度的優越性和發揮的作用無可比擬!
是中國獨有的人才遴選製度。
通過科舉製度,朝廷給普通人和社會不同階級之間,提供了一條上升通道。
無論考生的年齡、地位、家族都有什麼條件限製都可以。
通過這條上升通道進入到官僚體係,參與國家決策,從而維護了當時的社會穩定。
這也是唐太宗當年得意地說“天下英才儘入吾彀中”的原因。
同時科舉製度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無論如何要做官都要讀書。
這就推動了文化的普及。
並且,經過嚴格的選拔,選出來的官員起碼比那些沒有文化的人做了官要強得多,也確確實實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官員。
反倒是後世的元朝破壞了科舉考試規則,允許蒙古人不讀書也可以當官,而且全都是當主官,地位、權力都在漢人之上。
這才導致地方上治理混亂、鬆弛,僅僅九十餘年就天下大亂,徹底覆滅。
可以說,九品中正製和科舉製度,都是中國創設的領先世界幾百上千年的先進製度。
本不該被後世定義為禁錮人民思想的落後製度。
造成這一切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因為,在朱元璋時期。
科舉考試發生了重大變化!
開始出現萬惡的八股文了!
單就八股文考試本身而言,其實也不是問題。
雖然形式死板,文體單一,並且隻能規定範圍內作答。
但這一切,都是為了篩選人才。
都說八股文是“螺螄殼裡做道場”。
如果能在科舉考試當中將八股文寫好。
不說這個人一定是天下英才,但至少也是十分優秀的人才!
若是考得了狀元,起碼也是個智商超群的人物,水貨狀元還是不多的。
而曆史上考了狀元、榜眼、探花之後,一直升到朝廷首輔的占比,也是頗高的。
但明朝科舉相比於其他朝代的科舉,最糟糕的問題就是,它不單是考八股文。
而且是隻考八股文!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考試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經義、論、策等方麵,這些內容以儒學為主導,強調的是道德和政治理論。
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時代發展,就有些不夠用了。
因為主要考試內容局限在人文領域忽視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導致在這個時代,大明與西方科技發展的差距開始逐漸擴大。
並且科舉考試還導致社會資源過分集中於考試和做官之上,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風氣。
進而導致了整個社會的逐漸落後。
這一點。
是朱檀頗為不認同的。
畢竟,在之前的唐朝、宋朝時候,科舉的考試內容可不止是儒學。
譬如唐朝,科舉時候分為五科。
分彆是“經科”,考察對儒家經典的掌握。
“明法科”,主要考察法律知識,選拔司法人才,。
明字科,考察文字理論和書法水平。
明算科,考察數學和天文知識。
武科,考察兵法和武學。
那個時代,隻要出身沒有問題,隻要有一技之長,對朝廷有用,都可以出來做官!
這也讓當時的社會風氣遠比明清開明。
同時,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素質也更高,應用範圍也更廣,更專業,不會隻懂四書五經,被時人諷刺為“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至於朱元璋為什麼會規定科舉考試隻考四書五經,就純屬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了。
他身邊能倚仗組織科舉考試的,隻有讀書人。
而這些讀書人又都號稱是聖人門弟,自然極端推崇儒學經典。
再加上元朝的時候,科舉製度已經被那些粗俗的元朝統治者搞得亂七八糟,朱元璋也沒有什麼可以借鑒的經驗。
最終,讀書人說怎麼考,那便怎麼考好了。
結果,這些讀書人也最終得償所願。
科舉製度成為了隻考察儒學經典的考試。
儒學一時間大放異彩,成為當時社會上最崇高的學問。
其他學問則被擠壓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無論是學習什麼東西,隻要不是跟儒學有關的,甚至隻要不是四書五經,都被人們認為是異端和雜學。
到了明朝宣德年間,朝廷正式規定,隻有八股文才是唯一的作答問題,這也更加禁錮了人們的思維,從此,華夏相比較於西方開始漸漸被追趕甚至落後起來。
最為明顯的,就是明朝中晚期,甚至要仿製西方的火炮火槍,才能保持自己的先進性。
要知道,在之前,中國在古代軍工科技領域,可一直都是遙遙領先,獨一檔的存在。
至於後世更為拉胯的大清,就更不用多說了。
而現在。
對於朱檀來說。
就是一次改變科舉考試的機會!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為五級。
分彆是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而在此之前。
童試、院試、鄉試三級考試已經結束。
如今,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齊聚應天,主要是在準備會試和殿試。
這一次的考試已經等了太久。
要知道,上一次科舉考試還是在洪武四年。
當時的朱元璋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就發現經過科舉考試選出來的人,在實際能力上並不怎麼樣。
反而讓他十分嫌棄,所以暫停了科舉考試。
大多數時候,都是采用察舉製的方法來選拔人才。
若是朱元璋願意,甚至連當時負責收糧的糧長都能做到尚書的位置。
但是隨著這些年朝廷人才的逐漸缺乏,朱元璋決定,還是要重新啟用科舉考試。
否則,不夠他殺的。
並且規定,今後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
這樣的話,就能給朝廷湊出更多人頭和稻草人了。
起碼在洪武朝是這樣.
朱檀看向朱元璋。
忽然道:“父皇,兒臣對這科舉考試也有幾分興趣,能否在這裡旁聽一下?”
之前的考試也就算了,但是對於院試和殿試,朱檀還是想要改變一下的。
最主要的點就集中在考試內容上!
起碼也要加上法律、軍事、科技、數學等等領域的東西!
這樣的話,一方麵可以讓整個社會興起對對自然科學和軍事、司法等等學問的研究。
另一方麵也可以讓科舉製度更好地服務國家,不至於讓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埋頭在儒學這一條路上。
反正自己是荒唐王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朱檀心中忍不住想著。
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檀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掀起整個國家的變革的!
如果想讓大明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進步,那就不能隻是在生產力上做一些改變!
未來注定是要連生產關係、社會製度都要發生改變的。
如果還是一直隻維持老朱設立的那些初始製度的話。
未來,無論自己在生產力上做出多少改變,即便是有了新式的火藥、甚至發明出了蒸汽機、應用上了電,那些封落後的製度依然會拖著大明在未來落後!
而那些自己帶給大明的東西,也很可能成為異族崛起的巨大助力!
所以,必須改革大明的製度!
而製度變革,最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想!
現在科舉製度還在創立階段,一切改變都還有機會。
在這個節骨眼上絕對不能讓科舉考試隻考察四書五經,那樣的話,自己未來要改變人的思想將會更加困難重重。
朱元璋聽到朱檀對科舉感興趣,頓時大喜!
他原本就是想將朱檀培養成輔政親王的!
但是最近以來,朱元璋對朱檀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沒信心了。
畢竟,朱檀現在不管是發明火藥、青黴素,還是讓長蘆鹽場賺了史無前例多的銀子。
在朱元璋看來,都不是正途。
這些東西發揮的作用雖大,但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什麼?
自然是內政、外交,國家大事!
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輔政親王,或者說是丞相!
因為朱檀動不動就作出驚人之舉,已經讓老朱覺得自己這個想法似乎有些不靠譜了。
而對於其他王爺,他又沒有發現這樣的特質和潛力,也不太想選擇。
心中關於輔政親王的構想已經漸漸在熄火了。
現在朱檀終於對這些事情感了興趣,朱元璋可謂老懷大慰!
這孩子怎麼突然就開竅了呢?
好事啊,真是好事!
說不定過兩年,咱就可以先將朱檀曆練起來了!
給他封一個輔政親王的頭銜,讓他跟太子一起署理政務!
咱也可以輕快輕快,沒事微服私訪一下,再多生幾十個兒子!
未來說不定還可以封出左輔政王和右輔政王!
到時候這天下,皇帝坐鎮中樞,宰相的權力歸於親王,總之都是咱老朱家說了算!
外麵還有藩王給咱保著,朕這大明的江山能不穩固嗎?
怕是千年萬年都不會變!
咱老朱家就世世代代坐穩了這大明江山!
朱元璋想到這裡。
心中也滿是喜悅。
他對朱檀道:“原來你對這科舉也感興趣啊?那感情好!待在這裡吧!好好聽聽!
好好了解了解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