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你們就這麼想滅了東瀛?(2 / 2)

“你小子彆說大話。”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又道:“光靠鐵甲船,可滅不了人家一國。”

“父皇放心,兒臣早已有謀劃。”

“兒臣打算先肅清沿海的倭寇,順道練兵,準備妥當之後再征伐東瀛。”

“您不是才給東瀛倭王下了旨,時間還有。”

“臭小子。”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隨即擺擺手道:“滾滾滾,看著你就煩。”

朱檀齜牙一笑,又朝朱標做了個鬼臉,這才轉身出去了。

朱檀出去之後,朱標才開口道:“父皇,觀十弟近日做派,您心中擔憂,應是有些多餘了。”

“哼。”

朱元璋輕哼了一聲,微微閉目,輕聲道:“現在他還算識相,知道進退。”

“可之後事,難說。”

朱標聞言,還想再說什麼,卻聽朱元璋又道:“征東瀛是獅子搏兔,不會出什麼大的問題。”

“標兒,你可想過,征伐東瀛之後,要如何管?”

“再有,老十為何一定要征東瀛?這小子什麼時候做過賠本的買賣?”

聽到這話,朱標心中微動,隨即笑道:“兒臣明白了。”

“你明白什麼了?”

朱元璋睜眼,淡淡的看向朱標。

“兒臣這就傳令,讓山東都司諸將跟著十弟,看看他到底想乾什麼。”

“若發現富庶礦產等物,自要收歸國有。”

“嗬。”

朱元璋輕輕笑笑,沒再說話。

……

朱檀是連夜走的,誰都沒通知。

走之前,朱檀自是和王妃翻雲覆雨了一陣,兩人都抓緊最後一點時間,恨不能把對方揉進自己身子裡。

故此,坐上離京馬車的時候,朱檀隻覺一陣虛弱,還沒出京就睡了。

馬車行的倒是平穩,翌日清晨的時候,車隊已然離開了應天府範圍,一路北上。

朱檀坐在車邊,看著官道兩旁的景色,心中思緒流轉。

他這隻異世的蝴蝶來到這世上,扇動了幾下翅膀,已改變了之前的曆史軌跡。

可即便如此,大明大地依舊是百廢待興。

向前數百年,宋元交替,北方幾次易主,連年征戰,土地荒蕪,城池凋敝,百姓更是淒苦。

現在,大明的經濟和政治中心都在南方,北方卻是百廢待興。

放眼望去,眼前無邊的平原,卻儘是荒草叢生,百裡阡陌,人丁更是稀少。

之前,朱檀征高麗,伐北元,在北方做的諸多事,乃至現在要征伐東瀛,的確有為未來鋪路的意思,但更多的,還是想發展大明的北方。

前世,北元威脅始終都在,自老四朱棣靖難之後,遷都北平,連年征戰,所征召民夫何止百萬,用的也大多都是北方百姓,雖將北元打的連連敗退,北方的經濟卻愈發頹敗,此後多少年都沒緩過勁兒來。

再到後麵大明戰神兼外交家打的土木堡一仗,基本葬送了之前四代帝王留下的家底。

之後的大明始終都在走下坡路,南北經濟差異愈發嚴重,遷都北平,又使南部缺乏製約管束,貪墨成風,朝廷就漸漸收不上稅了。

大明最終滅亡,原因有很多,但在朱檀看來,此事很大程度上還是經濟問題,是內部出了亂子。

現在他做的,掃滅四方蠻夷擴大疆域,將敵人都扼殺在搖籃裡,且要想辦法發展經濟,儘可能消除南北差異,讓北方也富庶起來。

在他的規劃中,收高麗,滅北元,征東瀛,都還隻是第一步。

北方戰事平定之後,就要將目光放置南方,讓北方安穩發展,成為大明的大後方。

如此一來,國運將改,順帶他這個魯王的命運,自然也就改了。

帝王之心難測,朱檀知道,就算他這個皇子做的天上有地上無,天神下凡一樣,皇帝的位置他也不能想,更不能碰。

大明的未來之君隻能是朱標,而他朱檀心中最深層的理想,卻遠非皇位可比。

離開應天府,朱檀一路上走走停停,到達北平附近的時候,已然過去十幾天了。

朱檀是真心不著急趕路。

湯和去山東都司調兵遣將,探查情報都需要時間。

況且這過程中,京師那爺倆肯定也有動作,朱檀刻意放慢腳步,也是表明心跡。

車駕到了北平附近,遠遠的便看到一隊騎兵過來,各個身披鐵甲,威風凜凜,好似一道吹過曠野的黑風。

車駕停下,朱檀探頭出去,隻見一個麵色剛毅,膚色有些發黑的漢子翻身下馬,朝他拱手道。

“末將張玉,見過魯王殿下。”

朱檀看著眼前這個漢子,心中微動。

老四朱棣手下能人眾多,其中張玉父子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張玉在靖難中立下大功,他兒子張輔更是虎將,征戰一生,最終被大明戰神坑了,七十五歲高齡,戰死在土木堡。

“張將軍多禮了,快起來吧。”

朱檀輕聲笑道:“四哥呢?”

“王爺已在王府設下酒宴,特命末將出城來接。”

張玉起身,麵色平靜,沉聲道:“還請殿下車駕跟隨末將,末將護您入城。”

“好,你前麵帶路吧。”

朱檀撂下簾子,靠在柔軟的馬車裡,微微閉目。

張玉乃是虎將,他兒子張輔也是,算算時間,張輔現在也就十歲出頭,還真用不上。

北平,城門之前。

燕王朱棣騎在戰馬上,看著遠處緩緩而來的魯王車隊,雙目微眯。

他身後,大將朱能策馬而立,目若鷹隼,眼中帶著幾分異樣光彩。

“殿下,魯王征戰在前,卻偏要來我北平,到底是何用意?”

半晌,朱能輕聲開口問道:“他是想調北平護軍?”

“他想不想沒關係。”

朱棣輕聲開口,聲音平淡:“此次海戰,孤必要參與。”

“此事……”

朱能欲言又止,但他是什麼意思,朱棣卻心知肚明。

雖說老爺子給了朱能隨意調將的權利,但他燕王想參與戰事,卻還是極難的。

藩王出兵,必須有朝廷旨意,也就是說,這件事他朱檀做不了主。

“若是孤想出兵,老爺子定然不準。”

朱棣又開口道:“可若是老十和老爺子說,那就十拿九穩了。”

他這話說的有些酸澀,但事實就是如此。

若論恩賞,十個燕王,怕也抵不過一個魯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