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銀子花完了就跟管家說。”這幾日女兒都乖巧的很,沈耘老懷甚慰。
“爹,你都不問這鐲子多少錢嗎?”
“你小小年紀還操心這些?喜歡什麼買就是了,爹養你還養得起。”
沈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也絕對不至於養不起閨女。
當然,光靠沈耘在大理寺那點俸祿,在這京城自然不夠用。隻是沈耘在京城經營多年,也置辦了些產業,多是各種鋪子。
另外,沈家出身金陵,富庶之地,家中自有不少田地和鋪子,每半年,老家就會將沈耘那份銀子送來。
“滿滿,你也不小了,平日在家中跟你嫂子學學管家的事兒,家裡的鋪子,還有你娘的嫁妝,以後一半都是要給你的,你早晚要學的。”
去年,沈家老夫人也就是沈沅的祖母,從老家送來一個嬤嬤,說是送來教孫女管家和規矩的。
大家姑娘身邊的嬤嬤可是很重要的,日後還要隨著姑娘出嫁,沈老夫人自是掛念遠在京城的小孫女,怕兒子一個大男人顧不上這些,才尋了人送來。
隻是那嬤嬤聽說是宮裡放出去的姑姑,規矩嚴厲,沈沅多年來散漫慣了,規矩學得不太順利。
偏偏沈家父子倆還一個比一個護犢子,不能動手,不能說重話,不能讓女兒/妹妹累著,人家嬤嬤也是多少人家都想請去的,偏偏沈家這不行那不讓的,一氣之下,嬤嬤就直接請辭了。
之後沈耘又給女兒找了個脾氣好的嬤嬤,規矩不說學得多好,出去唬人總歸沒問題。
至於管家一事,現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