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莫言石人獨眼威,黃河一動天下驚(1 / 2)

大乾皇城。

德陽殿!

慶隆帝熬了一整夜批閱奏折,不曾想一早上就被賈元春的話給驚得一身冷汗。

心中餘怒未消。

來到德陽殿。

慶隆帝強忍著疲倦還有怒火,低聲喝道:

“今日是正月的第一場大朝會!”

“諸位愛卿有何要緊之事,速速呈報上來!”

話音方落。

隻見丞相馮桀第一個迫不及待地站出來,朗聲說道:

“啟稟陛下!”

“去年北方三州之地全部乾旱,各地幾乎是顆粒無收,僅青、冀二州之地,忍受饑餓的難民就超過了一百二十餘萬人。”

“另南方幾州郡縣紛紛上報!”

“潘陽湖、秦淮湖今年陸續結冰上凍,已然是數十年未曾出現過的狀況,當地百姓人心惶惶,當地官吏請求陛下能夠開壇祭祀,向上天祈福消滅災禍。”

另外一邊。

辛棄疾也是上前接著說道:

“啟稟陛下!”

“今年江淮一帶倒寒春嚴重,多處果苗、早茶全部凍死!江州官員上報,今年送往皇宮的貢茶、貢酒應該會大大折損。”

轟的一聲!

慶隆帝熬了一整夜,本就是腦袋瓜子亂哄哄的。

此時聞言。

不由得想到了早上賈元春所說的托夢之事。

“一百多萬難民?”

慶隆帝已經被這個數字給震驚到了,這哪裡是一百萬的難民啊,分明就是一百萬的農民起義軍啊!

“今年的冬天是不是格外長久,而且酷寒乾旱?”

慶隆帝的一句話。

頓時引得滿朝文武連連附和。

“去年秋天的寒潮就來得格外早!”

“今年遲遲不見南方的新燕飛回來。”

“潘陽湖多少年都沒有結冰了!”

“去年江淮一帶連續遭遇三次冰雹,大批莊稼都被損毀!”

“難道是什麼不祥的征兆?”

“黃河之水也臨近枯竭了!”

“這樣下去,不要說今年的早茶果樹了,甚至於連田裡莊稼都要遭殃了!”

慶隆帝聞言隻覺得心裡七上八下的。

本來古人就講究迷信。

尤其是上位者。

自古以來都認為是“君權神授”,對於天神鬼怪的說法更是深信不疑。

“難道皇爺爺托夢給賢德妃,是為了提醒朕,大乾朝國運不穩了?”

“皇爺爺預言之事,全都是應驗了!”

“難不成是皇爺爺顯靈了?”

慶隆帝逐漸沉默下來。

隨後朝著堂下的文武百官質問道:

“不曾想今年大乾境內天災不斷,既然如此,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才能夠避免這些災害?”

百官議論。

馮桀則是自信滿滿道:

“啟稟陛下!”

“正所謂天隨人願,國運恒通;天不作美,國運蹇塞!如今天不作美,乃是國運不順,上天責備!”

“陛下隻需要勤開祭祀,不僅要提高祭祀的次數,而且還要擴大祭祀的規模和延長祭祀的天數!向上天祈禱保佑,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上蒼見陛下如此心誠,必然大受感動!則佑大乾今年境內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按照規矩。

隻要向上天祈福了。

那肯定就能安撫民心草草了事。

慶隆帝也正要覺得是這個道理的時候。

“荒謬!”

辛棄疾突然站出來,大聲怒斥道:

“丞相此言完全就是一派胡言!”

“《荀子·天論》中所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上天的運行都是有一定的規律,不會因為聖君堯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暴君桀就滅亡!”

“陛下就算再如何賢明,誠心欺負,上天的運行規律也不會有變化!”

馮桀卻是立馬惱羞成怒,當即反駁起來。

“依照辛大人所言,難道我們滿朝文武還有陛下,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天災發生嗎?”

“辛大人這是視民間百姓疾苦為無物啊!”

“好一個冷酷漠然的鐵石心腸之人!”

稍作停頓。

辛棄疾卻是凝聲道:

“丞相此言差矣,休要扭曲事實!”

“荀子言: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往往事在人為!”

“隻要各地重視農業還有天災的防護,再想辦法節約支出,便能夠使百姓吃飽喝足!”

“一味地將所有希望都寄托於上天,那和坐以待斃,混吃等死有什麼區彆?”

“可莫要學那敷衍塞責,隨意糊弄陛下還有百姓!”

馮桀被懟得老臉一紅。

遠不如辛棄疾言辭犀利。

慶隆帝也是微微頷首,沉聲道:

“愛卿所言有理!”

“隻舉行祭祀活動是解決不了北方一百多萬饑民問題的,如今已到了燃眉之急的時刻,務必要抓緊時間想出具體的對策和辦法!”

“事在人為,絕不能坐以待斃!”

說到這裡。

馮桀眼珠子一轉,陰陽怪氣道:

“辛大人貌似也隻是紙上談兵罷了,既然辛大人以為事在人為,那請問具體該如何實施?”

辛棄疾一時默然回答不上來。

馮桀立即乘勝追擊。

“說得輕巧,誰不會說?做起來可就難了!”

滿朝文武竊竊私語。

卻都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件事。

慶隆帝接連質問,文武百官卻都沒什麼主意,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的法子實施下去。

慶隆帝眼珠子一轉,朝賈瑛問道。

“大將軍可有什麼辦法?”

眾人齊刷刷地看向賈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