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功並賞。
原護烏桓中郎將嶽鵬舉,擢升三品平北將軍。
其餘陛下部將各有賞賜。
黃金珠寶、綾羅綢緞還有田產府邸之類的賞賜更是數不勝數。
由於朝廷執行新政。
朝廷從各地官紳身上薅了大量的羊毛,現在國庫充盈富裕,所以在賞賜的時候,也是十分大氣豪爽,毫不吝嗇。
反觀文官集團。
這一次因為種種事情的連鎖反應,在朝中勢力可謂是大傷元氣。
大乾朝維持了多年不變的重文輕武局麵。
一時間竟然出現了逆轉。
武將集團的地位和勢力與日俱增,反觀文官集團的影響則是逐漸削弱。
等到封賞完了北軍將士。
慶隆帝又是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昨日京城之亂,足可見朝中製度混亂,危急時刻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如何能夠保護皇城?”
“丞相非但沒有輔佐國事,反而是蠱惑朝臣宮變!”
“為了避免京城再次出現類似的事情!”
“朕決定重啟漢製,恢複天策上將之職以及三公九卿的朝廷製度!!”
“不再設丞相之職!”
“另置九卿,隸屬於三公!”
“太常、光祿勳、衛尉三卿,為太尉所領;太仆、廷尉、大鴻臚三卿,為司徒所領;宗正、大司農、
少府三卿,為司空所領…………”
滿朝文武皆是震驚不已。
恢複漢製?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三公分彆為:太尉!司空!司徒!
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掌握軍權,戰時聽從皇帝的命令,可憑皇帝的符節調動軍隊;
司空:原禦史大夫官職,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漁、修墳防止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
方水土功課,歲儘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司徒: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之事,農業、徭役等等。
三公皆金印紫綬、品級正一品!
各司其職。
直接隸屬於皇帝!
也就是說。
慶隆帝重新恢複漢製,直接將丞相的職責一分為三,徹底解決了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弊端。
三公之間直接對皇帝負責。
能夠最大程度上分化文官集團的勢力。
賈瑛心中也是稍稍有些吃驚。
看來馮桀率領文官造反宮變的事情,雖然最後平穩解決,慶隆帝表明上也不再追究參與此事官員的罪名。
但是實際上仍然心存芥蒂。
對於這些文人的戒備心更是與日俱增。
不等朝中官員發聲。
慶隆帝又是說道:
“此次京城嘩變,足可見軍中編製混亂,關鍵時刻,甚至於連主掌局勢調兵遣將之人都沒有。”
“各地守軍將領簡直就像是木偶一樣,毫無調度!”
“從今日起!”
“朕擢升車騎大將軍賈瑛為天策上將!”
“位列三公之上!”
“掌管天下兵馬!守衛京師!!”
天策上將軍!
甚至於是在三公之上,而如今慶隆帝廢除了丞相職位,三公之上,僅有武將職位--天策上將一人而已!
相當於。
從今以後。
在大乾朝的朝堂上,除了皇帝之外,地位0.8最高之人由文官變為武將!
又是對文官集團的進一步打擊。
自此後。
武將的地位在朝堂上下隻會是越來越高。
滿朝文人因為剛做了虧心事,所以不敢當出頭鳥反駁慶隆帝的提議。
武官們則深知賈瑛就是他們武將的代表人物。
賈瑛的地位越高。
他們這些武官在朝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是水漲船高!
恨不得當場彈冠相慶了!
同時。
慶隆帝任命辛棄疾原禦史大夫任命當朝司空。
更是讓滿朝文武都意識到。
在馮桀身首異處後。
賈瑛當以武將的身份成為大乾朝最有權勢的臣子,沒有之一!
百官麵相各不相同。
文官心生恐懼。
昔日四王八公的老親一派則是麵麵相覷,看向賈瑛的眼神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尤其是牛繼宗等人。
早已經是心生巴結、奉承之意。
恨不得立即投誠到賈瑛的麾下。
在滿朝文武羨慕的眼神中。
賈瑛虎步上前,鏗然大喝:
“謝陛下隆恩!”
“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