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新政。
在賈瑛的武力脅迫之下,各地州郡一級一級往下分配執行。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
引起軒然大波。
無數鄉紳、世家的田地被收回,各地官員連夜丈量土地登記造冊。
隨後按照每家每戶的人口多少。
按人丁分配。
一開始各地百姓還覺得這件事簡直就是個玩笑話,根本就不願意相信。
在此之前。
土地那就是最有價值的東西,甚至於比人命還要貴重,為了幾分薄田,經常能夠弄得家破人亡。
為了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恨不得一輩子都不敢出遠門。
田地的珍貴程度。
不可言喻。
然而現在朝廷將所有的田地收回,並且要重新丈量土地分配給普通的百姓,甚至於還要直接免除賦稅、徭役!
此等消息。
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倫之音。
隨著政令的頒布和實施。
越來越多的百姓知道確有此事,無不歌功頌德,大力支持。
支持朝廷執行新政的百姓更是如蟻潮一般。
各地凡是有不配合之人。
紛紛為當地百姓所唾罵。
百姓的力量往往是不可估計的,一時間大勢所趨,哪怕是想要死守自家家業的豪紳世家,也不得不拱手相讓。
不願意配合者。
要麼就是被當地百姓所圍攻。
要麼就是直接被當地駐兵捉拿斬首示眾。
新政執行。
如火如荼!
勢不可擋!
另外一方麵。
商業稅的執行政策也即刻出台。
同時。
朝廷公然招募百姓修建城牆、運輸糧草、鋪路搭橋,並且承諾給予同等價值的工資,一時間響應者無數。
兩個月後。
當各地商業稅收陸續上繳,治粟內史、少府兩位公卿,以及三公皆是大為震驚。
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稅收;
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及官府手工業。
在新政執行之前。
官府的手工業收入最少,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部門。
然而。
隨著這兩個月各地新政的實施之後,這個不怎麼重要的部門逐漸忙碌起來。
農業稅被廢除。
土地不得隨意買賣。
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參與到手工業當中。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
大乾朝境內的手工業勞動者數量呈直線暴漲。
皇城。
德陽殿。
文武百官都隱約聽到了些風聲,據說上一個月的商業稅收已經陸續上繳,收獲頗豐。
雖然都知道收了不少銀子。
但是具體有多少財政。
還都被蒙在鼓裡。
等到朝會開始。
賈瑛點頭示意,剛剛擢升為四品大司農丞,主管鹽鐵商業官職的林如海便主動上前站了出來。
林如海從揚州辭官後來到京城。
投誠於賈瑛。
身為前朝探花郎,又曆任蘭台寺大夫、巡鹽禦史,對於管理稅收商業等政務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賈瑛也沒有不履行自己當初的承諾。
直接將林如海提升了幾個品階。
而林如海的能力也沒有讓賈瑛失望,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在商業稅的執行上雷厲風行,已然是得到了初期的成效。
隻見林如海傲然而立。
拿著手上的名冊。
竟然不自覺地顫抖起來。
“三月各地商業稅收,除了江州、揚州兩地,各地郡縣稅收已然悉數上繳,收獲頗豐!總計…”
說到這裡。
滿朝文武百官都是下意識地豎起了耳朵。
心中暗道。
收獲頗豐?
沒有赤字就不錯了吧?
下一秒鐘。
所有人都聚精會神想要知道三月份到底收了多少的稅收。
林如海深吸了口氣,語氣逐漸顫抖道:
“三月份總計收稅500萬兩稅銀!”
一個月的稅收就500萬兩?
那要是一年。
豈不是有6000萬兩白銀的稅收??
一時間。
滿朝轟動!
“不可能!絕不可能!”
“我大乾朝建立之初,最鼎盛時期一年的稅收也不過4000萬兩白銀!”
“前年我朝一年的稅收才500萬兩白銀!”
“一個月就收了一整年的稅銀?”
“莫不是謊報了賬目?”
滿朝文武議論紛紛。
據記載。
大乾朝最鼎盛時期一整年的稅銀也不過才4000萬兩白銀。
到了後期。
也就是慶隆帝執掌朝政的最後幾年。
因為各地土地兼並嚴重、連年征戰大量人流離失所。
朝廷一整年的稅收甚至於已經降到了隻有區區500萬兩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