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這樣行嗎(1 / 1)

“你讓老韓願者上鉤,你的誘餌又是什麼呢?”葉佳怡有點好奇。 “誘餌是老韓急需的資金,因為第二船油就要靠岸了,他不事先把錢準備好,裝油的船就不靠岸,甚至有可能馬上把船開走,這是老韓最害怕的。”關雲天道。 “那種情況下,著急的就是老韓了。” “可不是嘛,他的心情比誰都迫切。這個時候,我跟他提條件,咱們並不是乘人之危,他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拒絕,沒人逼他。” 葉佳怡笑了,“雖然沒有逼他,但他還有彆的選擇嗎?” “是啊,我當即告訴老韓,彆這麼零敲碎打,乾脆把手裡的股份全轉給我,願意接受這個條件,可以馬上辦手續,如果不願接受,一切免談,我給他兩三天時間考慮。” “一多半都轉讓了,老韓還在乎最後那麼點股份嗎?” “你還彆說,我看老韓對最後這點股份很在乎,他很不情願退出德發煉油公司董事會,前兩天跟我辦交接簽字時,情緒非常低落,好像斷了魂一樣。”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又沒人逼他。” “話雖如此,老韓對新公司多少還是有些感情,畢竟他在原德發煉油廠也付出了一定的心血,這樣突然跟新公司剪斷了聯係,內心的失落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老韓現在從事的畢竟是違法經營,為了阻斷他跟德發公司的聯係,避免咱們受到殃及,我隻能這麼做。”關雲天解釋道。 “這下總算消除了後顧之憂,你也可以放心了。” “但願吧,三位小股東張羅著為德發煉油公司更名,你有什麼建議嗎?” “我對起名之類的學問沒有研究,不懂這個。為啥突然想起為公司更名?” “按理說成立新公司就應該有新的公司名稱,因為公司是以德發煉油廠為基礎組建起來的,當時為了省事,也就沿用了德發的名稱。三位小股東認為現在韓德發已經跟公司沒有任何瓜葛,再用以前的名稱,就很不合適了。” “嗯,有道理,的確應該更名,否則外界還以為新公司是老韓的企業。”葉佳怡讚同道。 “更名的事我也不管,交給三位小股東去做吧。另外,煉油公司那邊的形勢基本穩定了,我要撤回到集團總部,你覺得派誰去那邊主持工作比較合適呢?” 關雲天是昌達集團的總經理,長期在一個分公司主持工作,顯然不利於全局的掌控。昌達集團現在包括簾子布、輪胎、發電和煉油等四大板塊,葉佳怡雖然見多識廣,日常管理駕輕就熟,但掌控全局又是另一回事。 煉油公司當初成立時,就想派其他人過去當昌達集團的股東代表,因為麵臨的環境非常複雜,關雲天才主動上前,如今所有關係都已理順,僅僅主持日常工作,就沒有必要關雲天出麵了。 麵對關雲天的問題,葉佳怡沒有馬上回答,她略一思忖,“要是沒有彆的人選,那就我去吧。” “不不不,”關雲天連連搖頭,“公司總部需要你,光靠我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你哪兒也不能去。” “那可怎麼辦?你認為現有管理人員中,有合適人選嗎?” 關雲天沉默了一會兒,“丁總是財務總監,不能動,徐總和薛總都不合適,現有人員中,還真沒有合適人選。” “要不還用老辦法,對外招聘?” “嗯,其實那裡隻需要個日常管理人員,不行的話從現在的中層管理人員中提拔,看看吧,我再帶一段時間,暗中對幾名中層管理人員考察一番,看誰適合那個崗位。” 通過煉油公司這種股份製企業的實踐,關雲天對昌達集團的股份製改造很有信心,當煉油公司的工作全部理順以後,關雲天打算把這件事提上日程,葉佳怡對股份製形式很熟悉,是這方麵的內行,他讓葉佳怡設計昌達集團的股份製構架。 “關總,設計構架並不難,關鍵是你對企業的股份有什麼設想?”葉佳怡問道。 “你是說集團的股份分配方案吧?” “對,你打算讓誰成為股東?那些人進入董事會?最終你自己打算控股百分之多少?這些都是實際問題,要由你自己決定。” 看來關雲天對這個問題已經考慮過不是一天兩天了,他脫口而出,“將來的昌達集團股份公司,我控股百分之五十一,其餘四十九全部分配給外人。” “嗯,其餘百分之四十九對外出售,可以募集一大筆資金。” 關雲天認為葉佳怡並未正確理解他的意思,“乾嘛募集資金呀!昌達集團本身不缺錢,再說,引入外來投資者,募集的資金用來乾什麼?我的意思是將其餘百分之四十九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分配給集團內部的有關管理人員。” “喲,你是這麼想的?”葉佳怡很吃驚。 “我從書上看了一些國外百年企業的發展曆史,比如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杜邦公司,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發展到今天,它的實際控製人早就不是杜邦家族的成員了,杜邦家族隻在其中占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但這家企業卻在一百多年的曆史中得到了發展壯大,我認為這個做法就很明智。據說聞名於世的希爾頓酒店,實際控製人也早就不屬於希爾頓家族了。”關雲天道。 “的確如此,國外凡是曆史比較悠久的企業,都有類似經曆,要不他們傳承不下來。不過在國內做這件事,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肚量。”葉佳怡意味深長地說。 “嗨,不就是自己的錢舍不舍得往外給嗎?你要明白一個道理,人一輩子最多也就八九十年光陰,真正能用來乾事的時間,充其量四五十年,就算你的能力再強,你在時企業可能乾得不錯,時間到了,兩眼一閉,你的下一輩就不好說了,要是遇到個敗家子,用不了幾年就把企業敗個精光。如果把企業成功改造成股份製,下一輩有能力就繼續控股,沒有能力就讓位,讓有能力的人來掌舵,企業就能延續下去。類似於杜邦希爾頓這些企業的做法,非常聰明。” “所以說發達國家在企業管理方麵的很多東西,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華夏當然也有傳承下來的百年家族企業,但那是他們的後代都比較優秀,這樣的幾率太小了!絕大多數傳承一兩代就完了。關總,既然你想進行股份製改造,你考沒考慮過其餘股份怎麼分配?”葉佳怡道。 關雲天沒有回答,而是從抽屜裡拿出一張紙遞給葉佳怡,“你看看這樣行嗎?” 葉佳怡接過一看,上麵寫的是其餘股份的分配方案,具體是:常務副總葉佳怡,百分之十二;財務總監丁祥謙,百分之七;辦公室主任林楠,百分之四點五;人力資源總監薛建清,百分之四點五;行政總監徐建民,百分之四點五;銷售總監沈悅虹,百分之四點五;簾子布分公司、輪胎分公司、自備發電廠和煉油公司經理,每人各占百分之三。 “關總,我占的份額太多,這不合適。”葉佳怡推辭道。 “占的股份越多,說明責任越大,放心吧,沒有白拿的錢,哈哈!你說說其他人的占比是否合理?” “嗨,世上哪有絕對合理的事呀!這些人沒有往集團公司投過一分錢,如今在這麼大的公司占了一定的股份,我認為都應該感到滿足才對。但我還是要說,如有需要,我這股份可以隨時往下減。” “你要認為大致合理,就這樣定了,不過這算是乾股吧?到時候要跟所有人解釋清楚,各人所持股份隻能在集團公司分紅,不能帶走和兌現。” “是的,按慣例乾股都是不能帶走的。” “那你著手準備吧,等把企業章程起草完了,召集有關人員開會,到時候再宣布這個消息。” “關總,你想在董事會設置幾名成員呢?還要不要設置監事會之類的機構?” “董事會設幾名成員----?集團所有高管都進來吧,一共是----,算上我,正好是七人,那就成立個七人董事會。至於監事會,你說呢?” “我看就彆設監事會了,以這些人的素質和自律能力,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過了大約半個月,葉佳怡把完成的材料交給關雲天,他仔細審閱,做了少量修改後,召集分公司經理以上的管理人員開會,這是昌達集團自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次這種規模的會議。 在會上,關雲天首先講了企業股份製改造的必要性,並談了他對企業實行股份製的一些設想,當參會人員聽說關雲天要把企業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作為激勵手段分配給有關管理人員時,大家都感到非常吃驚。 台下的與會者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有人小聲道:“關總這是要乾什麼?” “還能乾什麼?為了收買人心吧!” “關總真是慷慨!” “誰知道他是什麼目的。”...... 大家抱著懷疑的態度發了一通議論。 隨後,關雲天讓葉佳怡宣布股份的具體分配方案,聽了葉佳怡宣讀的內容,剛才議論的人把嘴閉上了,原來,所有高管都獲得了不同比例的股份,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但是我要說明一下,作為一項激勵措施,送給大家的乾股,隻能在公司參與分紅,既不能帶走,也不能私自轉讓。另外,今天的會議還有一項重要議程,就是成立公司董事會。”關雲天道。 葉佳怡宣讀了董事會的組成人員名單,“從今天開始,昌達集團正式成為一家股份製企業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