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天湊到劉副縣長跟前,躬身問道:“劉縣長,請問你有什麼教誨?我願洗耳恭聽。”
“在關總麵前,哪敢教誨?我倒是有個想法,想跟你共同分享,不知關總意下如何?”
“劉縣長,你請講。”
“還記得咱們初次見麵,我跟你談及的涉農項目嗎?”
“嗯,雖然時間較長,但我還有印象,請說說你的想法。”
“所謂涉農項目,就是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進行的精深加工產品,因為它的直接消費者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我認為這樣的項目前景不錯。”
“是啊,民以食為天嘛,任何人睜開眼睛就要吃喝,這是個潛力巨大的廣闊市場。劉縣長,你有沒有具體計劃?”關雲天道。
“你看看,根據富源縣的地理狀況,特彆是你老家那個方向,大多處於山區丘陵地帶,人均耕地麵積很少,我一直在考慮,能不能把那些山區丘陵利用起來?根據我這幾年多次去外地考察得到的經驗,我覺得有這個可能。”
“哦,這麼說來,劉縣長已經經過深思熟慮了?”
“那倒談不上,想法不一定成熟,但我覺得方向差不多。”
“劉縣長,請你詳細談談你的想法。”
“都說山區丘陵適合種植山楂核桃,根據國內外消費市場和產品的潛在價值,我認為種植核桃更有利。首先,核桃的營養價值無與倫比,另外,核桃的深加工產業可以做成規模,完全能夠成為一個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劉副縣長是新時期第一屆農學院種植專業畢業生,對普通作物和經濟作物都有全麵了解。
“可是,我們的本行是傳統製造業,對種植完全是門外漢呀!劉縣長,彆看我來自農村,對作物種植卻是一竅不通。”關雲天兩手一攤。
“昌達集團做傳統製造業不假,可是關總,你也不是煉油、發電、輪胎製造和簾子布方麵的專家呀!但這並不妨礙你把企業做得很好,你說是不是?”
“對,劉縣長的意思我明白,雖然我們不懂種植業,但可以聘請種植業方麵的專家,可是種植核桃這種植物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呢?”
“根據我多年對富源縣東北山區和丘陵地區的環境、氣候、土壤的分析觀察,再結合國內其他類似地區的情況,以及適合核桃栽培種植的自然條件,我認為那片地區非常適合種植核桃。”
“劉縣長,你是這方麵的專家,你的分析判斷絕對有道理,雖然東北山區和丘陵地帶適合核桃種植,核桃的營養價值也不容置疑,但這種食物的口感大家都知道,你覺得將來的市場能有多大?”
“如果要搞規模化種植,那就不要指望消費者的直接食用能形成多大規模的市場,實際上因為其口感不佳,核桃這種東西在消費者的零食組成中所占份額並不高。”劉副縣長道。
“那將來的市場應該如何開發呢?”
“一開始我就說了,核桃的深加工能形成一個產業,要想開發出穩定的大市場,規模化種植以後,必須走深加工之路。”
“也就是說,將核桃加工成各種製成品?”
“你這個思路還是沒有走出小食品的範疇,根據發達國家的統計和國內實際情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高檔植物油的需求出現了迅猛增長,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大豆油,菜籽油和橄欖油,隻是一種大眾消費品,前些年當花生油剛出現的時候,普通消費者認為那是一種稀罕物,現在花生油也逐漸普及了,據有關專家預測,下一步,核桃油將成為一部分高檔家庭的居家必備品。”
為了使本縣東北山區地帶的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劉副縣長這些年對適合山區丘陵種植的植物進行了長期研究和考察,甚至對後續的深加工都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哦,你是說將來把規模種植的核桃加工成核桃油,這個市場又有多大呢?”
“有人做過估算,即使隻有百分之五的家庭采用核桃油作為烹飪用植物油,把全國適合種植核桃的地區都算上,根據核桃的平均產量和平均出油率,要滿足全國這百分之五的家庭需求,其市場也是巨大的。而且,百分之五隻是目前的估算,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比例每年都將增長。”
“嗯,市場確實夠大,這才是核桃最主要的消費渠道。”關雲天非常讚同劉副縣長的分析。
“不知關總想到沒有,這個項目還有個特點,那就是沒有任何廢棄物。核桃榨油後,剩下的核桃餅可以直接加工成多種食品,核桃殼可以做成優質燃料,最外麵那層核桃皮,通過發酵處理,可以變成綠色肥料,返回地裡循環利用。”
“劉縣長,你考慮問題太詳細了,即使我們做項目調研也不過如此!非常感謝你給我們提供這麼翔實的材料,昌達集團正愁不知道該從何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你提供的建議,我們回頭將認真考慮。”關雲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