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過程中,提及昌達集團的關雲天何以想起做這樣的項目,劉副縣長解釋道:“多年前我就有個設想,把富源縣北部山區和丘陵地帶那些不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利用起來,但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企業和合適的人來做這件事,還記得兩年多前那次鄉村公路的通車儀式嗎?那天我認識了捐資修路的昌達集團關總,也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跟他進行了一番攀談,當時我就覺得那是個認真乾事的人。”
張書記接了過去,“是啊,我還記得午餐安排座位時,你一定要跟他一桌,原來你們當時就有約定?”
“也沒有什麼約定,整個攀談過程中,我沒有跟他提過一句項目的事,但我談到了一個理念,那就是涉農項目也可以做成規模化的產業,對此他感到很有新意。”
“劉縣長,兩年多前你們就有過接觸,怎麼自那以後卻一直沒有再進一步?”趙鄉長對其中的過程似乎很感興趣。
“當時跟關總接觸,我隻是覺得他們企業適合做這個項目,並沒跟他深談,估計他也沒多想,其實那時我對這個項目也沒考慮成熟,所以過後我便沒主動跟他聯係。”劉副縣長解釋道。
“通過這兩年的進一步研究,看來劉縣長已經胸有成竹了?”張書記道。
“通過前些年的研究,我早就知道你們這片山區和丘陵地帶適合栽種核桃,但那幾年我對大規模栽種核桃的市場前景沒有把握,沒有把握的項目不能推薦給昌達集團。這兩年我了解到核桃的深加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居民消費市場對核桃油的需求越來越大,有了深加工,大規模栽種核桃將不存在市場問題,這個項目就完美了。在年底的企業家聯誼會上,我把這個項目向關總作了介紹,他們對此很感興趣,現在已經開始前期準備了。”
“劉縣長,你一直為改變山區和丘陵地區的貧困麵貌殫精竭慮,這種工作作風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代表貧困地區的村民感謝你!”張書記和趙鄉長同時說道。
“先彆說感謝,咱們齊心協力把項目促成,配合昌達集團把項目做好,等山區麵貌改善了,那時再跟你們喝個痛快!好啦,酒足飯飽,我們該走了。”
“這麼著急嗎?要不回鄉政府休息一會兒再走?”
“不啦,下午我們還要跑兩個鄉鎮,時間不寬裕,該走了。”
當天下午,劉副縣長跟文局長又到另外兩個涉及山區和丘陵地帶的鄉鎮做了調研,把情況作了說明,並把需要了解的幾個問題向當地主要領導做了交代。
過了兩三天,三個鄉鎮陸續把了解到的有關情況報告給劉副縣長,他做了簡單的統計,方知富源縣北部山區和丘陵地帶不適合農作物種植的土地麵積接近五萬畝,能有效利用的麵積也有三萬五千畝,涉及村民兩萬五千餘人。
劉副縣長撥通了關雲天的電話,“關總你好!現在忙不忙?”
“不忙,請問劉縣長有什麼指示?”
“嗨,什麼指示呀!前幾天你托我打聽的情況,現在已經了解清楚了。”
“哦,這麼快呀?”
劉副縣長把了解到的情況通報給關雲天,“幾個鄉鎮對這個項目都感興趣,關總,能不能抽你的時間,跟他們見個麵?”
“見麵沒問題,將來跟村民們合作,早晚要跟鄉鎮一級政府打交道,好多事還需要他們去協調。劉縣長,村民們願意把山地和丘陵承包出來,還是願意自家栽種呢?”關雲天道。
“哎喲,這個問題還不知道答案,恐怕要去每個村具體調查以後,才能知道村民的意願。”
“是啊,這不用著急,一步步來吧。”
“關總,你看近期能安排個時間,跟三個鄉鎮的主要領導見個麵嗎?”
“我看看近期工作安排,”關雲天翻開工作備忘錄查看一番,“劉縣長,那就安排在後天下午,地點在我們公司,你看怎麼樣?”
“可以,我這就通知他們。”
“劉縣長,見麵會還需要我們做些什麼準備嗎?”
“準備?不需要吧,就是跟三個鄉鎮的領導認識一下,將來方便開展工作,沒有其他目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