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評估風波(2 / 2)

老田跟同事不好相處的本性表露出來了,要是覺得對方不占理,他說出來的話能把對方嗆死。評估辦這幾位很難扒拉的大爺,今天算是栽倒在老田跟前了,這番連損帶諷刺的話,讓這幾位刺頭臉紅到了耳朵根,但老田不僅手握尚方寶劍,而且理直氣壯,這幾個家夥隻得乖乖受著。

評估辦的李主任不想讓這樣的場麵繼續下去,否則大家都很難看,“田局,不就是按照第三方機構的評估結果修改嗎?你把報告放在這裡,我們改完了給你送去。”

“把概念搞清楚,不是按照人家的結果修改,而是不含任何雜念,按有關標準做出公正的評估。”老田糾正道。

山區林木的評估比山地評估複雜得多,林木不僅分大小,還有種類不同,價值也不相同,半個多月過去了,據說才做了不到一半的工作。

山地評估的風波是個教訓,劉副縣長意識到在林木評估中也有可能出現不公正的評估價格,雖然昌達集團沒有請第三方機構評估林木的價值,但一棵某個品種的樹值多少錢,山區丘陵地帶有經驗的村民都能看得出來。

為了杜絕在林木評估中再次出現不公正出價,劉副縣長給林業局主管山地林木的副局長打電話,指示他親自過問評估工作,儘最大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其實,山地和丘陵的承包費,村民心裡也沒有數,對於行政部門給出的承包價格,隻要不是差得太離譜,一般沒有人提出異議。倒是山地的林木,情況千差萬彆,同一個品種的樹木,即使胸徑相同,高矮卻不一樣,如果作價相同,就會出現意見。

麵對這種複雜局麵,林業局做評估的人也很無奈,如果每棵樹都進行單獨評估,這項工作恐怕半年也完不成。於是,林業局幾位領導跟劉副縣長商量,隻對林木種類、樹高和胸徑等指標給出明確的評估結論,其他細微差彆,讓鄉鎮領導出麵,跟當事村民做協商。

在這樣的大原則下,林木評估也在一個月後結束了,有關鄉鎮拿到評估報告後,跟每個村的村乾部一道,走家串戶,對每一家的山地丘陵麵積,以及現有林木的品種數量進行登記,這項工作曆時一個多月,完成後彙總到昌達集團的籌備小組。

到了這一步,接下來昌達集團要跟每戶村民辦交接,這是一項更為複雜的工作,籌備組麵臨著很大的工作量。常務副組長徐建民跟關雲天建議增加人手,否則一兩個月也不能辦完交接。

關雲天知道其中的麻煩,經過商量,他決定從集團公司旗下的各分公司臨時抽調二十多人,向每個村派駐一名工作人員辦交接,如果交接過程中需要幫手,可以就地從村民中聘請。

從簾子布分公司抽調的一名副經理,是昌達公司的元老,當年,在簾子布項目籌備期間,這位袁副經理就被關雲天招來公司,他工作認真,為人誠實,不足之處是文化程度不高,但關雲天對他印象很好,兩人算得上關係不錯的朋友。

事有湊巧,袁副經理正好被徐建民分派到金寨鄉的關楊村----也就是關雲天老家那個村子,去跟村民辦交接。

當知道自己要去關雲天老家那個村子辦交接時,袁副經理非常高興,他認為就憑關雲天在村子裡的影響力,全村村民的山地承包交接工作應該辦得很順利,不為彆的,起碼要給關雲天一個麵子吧。

不出所料,袁副經理跟金寨鄉一名副鄉長開始在關楊村展開工作後,進展確實非常順利,很多村民都歡迎昌達集團承包他們的山地和丘陵,當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昌達集團還會招聘他們為公司工作時,這些村民都很自豪。果然,隻用了三個星期,關楊村的承包交接就辦得差不多了,這個進度比其他村都快,如果另外兩戶村民的工作也順利做下來,承包交接馬上就可以完成了。

這兩戶村民,一戶的戶主姓關,跟關雲天是本家,另外一戶姓楊,論起來也算是熟人。不過,這兩家農戶的戶主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跟關雲天是從小學到初中的同班同學。

有了這層關係,按理說工作應該更好做,關雲天的公司回老家承包山地,作為老同學,應該無條件大力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