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支持昌達集團農業項目的舉措,先把稅費減免一部分,再要求有關職能部門向企業返還此前三四年收取的費用,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劉副縣長已經做到儘職儘責了。
遇到這樣一位既懂業務,又非常理解企業難處的領導,關雲天感覺非常幸運。有關稅費減免以後,核桃油的綜合成本能降低百分之二十,到核桃全部結果的穩產時期,由於產量擴大,規模效應顯現,那時的成本將降低百分之三十。
世事難料,牽一發而動全身,劉副縣長召集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好不容易為昌達集團的稅費減免達成了共識,大約過了半個多月的一天上午,十點左右,他的辦公室迎來了四位客人。
抬頭一看,四位客人他都認識,他們分彆是源水鎮和臨山鎮的一二把手,“四位稀客,今天怎麼想起到我這兒串門來了?”
“劉縣長,有件事我們得跟你說說。”四位客人坐下後,異口同聲道。
“喲,看你們都很嚴肅,什麼事兒?”劉副縣長道。
“聽說昌達集團的好多稅費都減免了?”
“不是聽說,而是確有其事。不過昌達集團的稅費減免事宜,你們應該去問有關職能部門,他們會解釋清楚的。我主管農業,這事兒不歸我管。”
“有關部門我們去過了,他們說這件事隻有你才能解釋清楚,所以,我們想知道究竟怎麼回事兒?”
“嘿,這幫家夥在推責任呀!不過這也沒有啥,不錯,給昌達集團減免稅費的動議,是我跟周縣長商量後提出來的,因為昌達集團開發的北部山區涉農項目連年虧損,為了鼓勵企業繼續投入,把項目開發成功,為山區村民脫貧致富找出路,防止企業因為虧損而打退堂鼓,我們鼓勵有關部門為企業減免稅費,降低項目的經營成本,這都是完全正當的理由。”劉副縣長道。
“劉縣長,這個道理我們也懂,問題是企業的稅費也有我們基層鄉鎮的一部分,你把它們減免了,基層鄉鎮的收入誰來保證?”臨山鎮的孫書記代表其他三人說出了心裡話。
“原來你們為了這件事來找我?”劉副縣長有點不爽,“北部山區的涉農項目本身就該享受政府的多項惠農政策,作為鄉鎮領導,這一點你們應該清楚。前三四年,縣裡的職能部門,甚至包括你們在內,因為昌達集團自己不知道政府的優惠政策,你們合夥把人家蒙在鼓裡,該享受的惠農政策沒讓人家享受到,反而像對待普通工業企業一樣,讓人家稀裡糊塗地繳納各種稅費。現在人家意識到了,你們說怎麼辦?”
四人相互交換眼神,沒有答話。
“我不知道你們想沒想過這個問題,假如因為這個項目連年虧損,昌達集團撂挑子不乾了,情況會怎樣?這不是危言聳聽,昌達集團本來就以傳統產業起家,他們是做實體製造業的,如果看不到農業項目的盈利前景,他們完全可以把項目扔在那裡,一走了之。”
“把項目扔了,他們不覺得可惜嗎?幾年來,他們在那裡投入也不少啊!”源水鎮的黃鎮長道。
“如果不扔掉,不僅繼續
虧損,還要往裡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如果你是老板,你是舍不得以前那些投資,願意繼續往裡扔錢,還是果斷割肉,避免損失擴大?”劉副縣長道。
“減免稅費,就能保證昌達集團堅持繼續投入,把項目做下去嗎?”一直不愛說話的源水鎮陳書記好像有些疑慮。
“以我對昌達集團的了解,他們是有擔當有良心的企業,多年來在社會上口碑甚佳,隻要項目不繼續虧損,哪怕微利,關雲天也會把項目做下去,直到實現當初的承諾。”劉副縣長對關雲天的為人很有信心。
“劉縣長,減免稅費後,昌達集團就能實現盈利嗎?如果盈利,即使農業項目,也要交稅啊!”
“咱們設身處地為企業想一想,如果企業有利潤,讓你交稅,你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要是處於虧損狀態,還讓企業交稅,你又是一種什麼心情?現在為昌達集團減免稅費,目的就是讓他們看到項目有盈利前景,堅持把項目做好做大,這就相當於養雞生蛋,一旦項目掙錢了,企業自然要主動納稅,作為基層鄉鎮,你們該得到的經濟利益一點也不會少,到時候豈不是皆大歡喜?”
四位鄉鎮領導將信將疑,“劉縣長,如此說來,在項目盈利之前,我們鄉鎮將一無所獲了?”
“一無所獲?那得看你們指的是哪方麵,要說純粹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收入,這兩年也許會有影響,但你們鄉鎮數千人在昌達集團上班,每年的工資收入有多少?這對改變村民的經濟狀況又有多大作用?這些賬你們算過沒有?作為一級政府機構,希望你們看問題要全麵,不要隻盯著自己碗裡那點菜。北部山區的脫貧致富主要針對幾萬村民,鄉鎮一級有政府財政兜底,顯然不是縣裡關心的重點。”劉副縣長對四位鄉鎮領導的擔憂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