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第一次跨出富源縣,在市裡拿地,昌達地產公司非常重視,關雲天和常務副總薛建清隨競拍小組親自出席拍賣會。
主持人介紹了三宗土地的情況,然後從第一宗土地開始競價。“在基準價格基礎上,每畝地價增加十萬,現在開始第一輪競價,願意跟隨的企業請舉牌。”主持人高聲宣布。
包括昌達地產公司在內的十六家市內外地產開發商的競拍代表,都舉起了跟隨的牌子。
“第一輪,全部跟隨。接下來再將價格上漲五萬,願意跟隨的企業請舉牌。”
跟此前一樣,十六家企業的代表,齊刷刷地舉起了牌子。
“第三輪,地價上漲十萬,看看那些企業願意繼續跟隨!”戴著白手套的拍賣會主持人,為了調動現場氣氛,手舞足蹈地加大了嗓音。
有人做過觀察,幾乎所有拍賣會的現場氣氛都很躁動熱鬨,這也是拍賣方故意營造出來的環境,據說在這樣的場合,參與競拍的人往往容易失去理智,把持不住,標的物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能拍出好價錢。
但是,營造氣氛的心理作用不應過分誇大,畢竟參與競拍的企業代表都具有一定的學識,也見過些世麵,哪能隨便就被幾句不著邊際的鼓動所迷惑?繼續跟隨的,自然經過深思熟慮,不願跟進的,自有他的道理。
果不其然,主持人報出第三輪價格後,有十家企業的代表放棄了跟隨,繼續舉牌的企業隻剩下六家,其中的兩家為華源本市房地產企業,其餘四家都是外地開發商,昌達地產便是其中之一。
真正的競價從第四輪才開始,主持人高聲說道:“通過前三輪競拍,原來的十六家參與競拍的企業,現在隻剩六家,為了節省時間,從本輪開始,你們六家企業的代表相互競價,堅持到最後的企業,為競拍獲勝者。”
主持人話音剛落,有家企業的代表朗聲說道:“我們願在目前的基礎上,加價五萬!”
“我們跟隨。”
“我們加六萬!”
“昌達地產願意加十萬!”
“我們願意加二十萬!”這家本地公司決心很大,最終,他們以溢價近一倍的價格,拍得了這宗土地。
中途休息時,關雲天跟昌達地產的競拍小組商量,他們調整了競拍策略,決定先采取跟隨戰術,當時機成熟時,再一招致勝。按照關雲天的計劃,這次參與競拍,絕不是為了見世麵看熱鬨,而是要有所收獲!
第二宗土地拍賣過程中,昌達地產跟隨到了競拍階段,他們不急於報價,而是等其他幾家企業報完價格後,競拍代表才給出昌達地產的報價。主持人將昌達地產的順序放在最後,也許是小看了這家來自縣城的開發商,沒想到這個順序安排現在卻成了擋箭牌,昌達地產的位置本來就被排在最後,他們最後一個報價,無可厚非!
每一輪競價,昌達地產的報價僅比前麵的企業多出一兩萬,經過六七輪競價,其他四家參與競價的企業已經退出競爭,隻剩昌達地產和拍得第一宗土地那家市內企業。
又進行了一輪競價,輪到昌達地產喊價時,他們突然把報價提高了五萬,也許對昌達地產這種策略感到鬱悶,這家本市企業放棄了競爭。如此,昌達地產則以溢價百分之八十的價格,贏得了第二宗土地的競拍。
第三宗土地的競拍風雲突變,似乎好幾家企業都誌在必得,到了競價階段,他們也學著昌達地產的跟隨策略,每次加價都是一兩萬,互不相讓。
見此情形,關雲天在一張紙條上寫了“反其道而行之”幾個字,遞給薛建清,老薛心領神會,馬上把意思傳達給競拍代表。
到了昌達地產的代表報價的時候,他高聲喊道:“我們增加十萬!”
其他幾家企業的代表嚇了一跳,不知道昌達地產在耍什麼花招,他們紛紛退出競爭,隻有另一家市內企業的代表跟進。
“我們再加五萬!”昌達地產的競拍代表繼續加碼。
那家企業的代表扭過頭來,“哥們,這宗土地都溢價百分之一百二十了,你們膽子真大!”
(本章完)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