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經理本身就從事建築行業,他知道關雲天說的都是事實,先不提設備拆卸、運輸和安裝,光是廠房、倉儲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起碼就得三五個月,再加上生產設備的搬運和安裝調試,從接手那天起,沒有半年時間,根本不可能投入生產。
如果原封不動,辦完轉讓手續後就地組織生產,一天也用不著耽擱,不僅省卻了很多麻煩,這半年時間用於生產,所創造的產值利潤,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這個賬,不僅當事雙方會算,就連作為中介人和旁觀者的劉行長,也看得很清楚,他插話道:“無論從哪個方麵考慮,當然是原封不動地繼續生產最有利,但創造的產值就得歸富源縣了,另外,給馬經理省去了麻煩,節省了時間和投資,你得給昌達集團適當的補償。”
“那是當然,隻是不知道關總他們是否同意這種方案。”
“如果馬經理願意把項目留在我們這裡,昌達集團原則上同意這種方案,但條件得一項項地談。”關雲天道。
“關總說的條件,不知指的哪些方麵?”
葉佳怡接過話題:“舉個例子吧,就說這廠房和倉儲設施,還有地皮,如果把設備搬走,包括地皮和這些地上設施,隻需稍加改造,我們原來準備用做汽車零配件的生產場地,要是你不搬走,為了我們的新項目,昌達集團就得重新征地,另起爐灶,建設新的設施。”
“那就是說這些設施都要算錢,這沒有問題,我也不可能白白使用昌達集團的設施,但你們畢竟使用十來年了,不會按原價給我吧?”馬經理對各種建築物的折舊心裡有數。
“具體折舊多少,什麼價格,都可以商量,還有就是生產設備,有關行業都有規定的折舊年限,這些都可以按照政策的規定辦,需要考慮的是,這些設備當初的安裝調試都耗費了很多人力財力,馬經理接手後,這些費用都省去了,是不是應該有一些補償?另外,簾子布分公司占用的那塊土地,馬經理打算用購買還是租賃的方式使用?”關雲天把問題一個個提了出來。
眼看時間快到中午,劉行長提議道:“你們雙方的意向看來是定了,昌達集團想要轉讓這一項目,馬經理願意接手,甚至已經確定了繼續就地生產的轉讓方式,剩下的問題是各細節的價格談判,我估計沒有一個星期是談不完的,要不這樣吧,上午就到這裡,下午馬經理返回去,從明天開始談實質性問題,你也帶兩個助手過來,那麼一大攤子事務,光你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另外,我這個中介人的任務已經完成,以後的談判我就不參加了。”
劉行長有自己的工作崗位,給朋友幫忙到了這個份上,雙方都很感謝他。
關雲天在縣城的酒店招待了劉行長和馬經理,午飯過程中喝酒不多,雙方表達了誠意,關雲天答應對方,雖然項目轉讓出去了,還將一如既往地關注簾子布項目的信息,也會為對方的生產經營提供最大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便利。
從第二天開始,關雲天從集團公司財務部抽調三名工作人員,把簾子布分公司的固定資產和設備台賬搬倒會議室,跟馬經理和他帶來的工作人員進行逐項核對,通過三天的緊張工作,雙方確定準確無誤後,關雲天和葉佳怡再跟對方展開深入談判。
對於廠區地皮,馬經理從內心很想以購買的方式取得使用權,但這塊占地一百多畝的土地,位置又處於開發區最好的地段,現在價格不菲,老馬資金有限,他最後決定從昌達集團租賃。
廠房倉儲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雙方商定的結果,決定以五折的價格成交,生產設備打三折出售。
總的來說,有形資產這部分,昌達集團做了較大讓步,但是接下來的無形資產,就沒那麼簡單了。
無形資產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生產技術,另一部分是市場資源。說起無形資產,馬經理開始有些不理解,“難道這種東西還要賣錢?”
葉佳怡解釋道:“馬經理是做建築的,你們建築行業的施工圖紙是怎麼來的?據我所知,無論建設樓房、道路還是橋梁,小型企業的施工圖肯定要花錢買,即使大型建築企業,有自己的設計力量,但這種技術力量也是花錢得到的,因為你要花錢養一幫這樣的人才,否則技術力量就無從談起。”
“葉總說的沒錯,我們的施工圖一般都要花錢買,但跟這裡的生產技術和市場資源有什麼關係?”馬經理沒有理解葉佳怡的意思。
“兩者當然沒有關係,我隻是做個類比,建築圖紙是無形資產,我們的生產技術和市場資源也是無形資產,設計建築圖紙需要專業人才,開發生產技術和市場資源,不僅同樣需要專業人才,而且企業還要投入大量資金,所以這樣的無形資產具有更高的價值。”葉佳怡道。
“其實這些生產設備和基礎設施,隻要花錢,可以隨便購買,尤其是廠房倉儲,馬經理本身就是搞建築的,做起來易如反掌,但生產技術和市場資源就不一樣了,你就是願意花錢,也不一定有地方購買。”關雲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