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借殼上市有諸多好處,關雲天當然會全力支持,不過,說到具體目標,老丁也是一臉茫然,雖然他有此想法,在沒得到關雲天的首肯之前,他什麼也不能做,沒有目標也在情理之中。
“根據你的看法,這樣的空殼公司應該去何處尋找?市場上是否存在這樣的目標?”關雲天道。
“自然應該去股市尋找,那些所謂的ST公司,就是咱們要找的目標。”
“這麼說來,要找到一家空殼公司也不是難事,問題是怎麼知道哪些ST公司願意把殼賣給你呢?”
“關總,借殼上市有兩個主要條件,第一,擬借殼的企業要有優質資產,第二,拿得出一定的資金。對於第一個條件,昌達集團的輪胎製造、煉油石化和自備電廠,連年保持穩定盈利,都算得上優質資產,把這些資產注入殼公司,是非常好的上市資源。但是,要收購一家ST公司的足夠股權,成為那家公司的控股股東,卻需要一定的資金。”其實老丁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收購股權花費的資金。
“收購一家公司足夠的股權,當然需要花費不少資金,既然現在還沒有目標,也不好估算需要多少資金,我看還是先把目標確定下來,資金嘛,到時候再說。”對於這件事,關雲天還不想耗費過多精力。
老丁的目的是想告訴關雲天,一是上市路徑也許會發生改變,二是借殼上市要儲備一筆資金,至於何時需要花錢,那得看下一步的行動結果。
得到了董事長的同意,丁祥謙帶領籌備小組開始了緊張工作,他們尋找那些ST公司,挨家調查具體情況,這是個篩選過程,工作量比較龐大,四五個人忙碌了一個星期,結果彙總到老丁麵前,最後發現值得昌達集團展開接觸的公司,不過五六家。
老丁根據行業相似度、企業原有規模、公司價值和ST前的股價,又做了進一步篩選,最終決定跟三家公司接觸。
但凡被冠以ST的上市公司,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老丁選擇的三家公司,都是因為主業連年萎縮,市場份額不斷縮小,公司業績持續下滑,被監管部門多次警告的企業,這樣的公司因為起死回生的希望不大,如果任其爛下去,到時候被監管部門勒令強製退市,公司這個殼就白扔了,要是有人出資重組,殼公司還能賣一筆錢,這樣的公司,往往具有積極的重組意向。
老丁把掌握的情況彙報給關雲天,“我篩選了三家值得接觸的公司,下一步可以跟他們直接商談,如果能抽出時間,我認為由你出麵比較好。”
“為什麼?你直接跟對方談就是了。”關雲天對高管們一向信任有加。
“在商務談判方麵,我認為還是你最在行,我們都是做具體工作的,此前很少參與商務談判,說實話,跟對方打交道,還真心裡沒底兒。”老 丁這話既非謙虛,也不是恭維,幾位高管的商務談判經驗,都不如關雲天老道。
“要不這樣吧,你先跟這三家公司接觸一下,把咱們的意圖透露給對方,順便摸摸對方的底,看看他們的要價,並邀請對方來昌達集團考察。”
老丁按照關雲天的吩咐,分彆跟三家公司進行了電話
交談。這三家公司的主業分彆是中成藥、建材和合成洗滌劑,說實話,也不知道這些公司當初都是怎麼上市的?若論產值規模,即使在ST之前,三家公司加在一起,都不一定趕得上昌達集團。
但是,昌達集團借殼上市,隻能選擇其中一家作為重組對象,選擇範圍寬了,有更大的挑選餘地,本來是件好事,卻給前期的相互了解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
電話交談以後,對方知道了昌達集團的意圖,沒等老丁發出邀請,三家單位的高管竟不約而同地提出,商談具體事務之前,想去昌達集團考察。
在股市,彆看有些上市公司因為經營不善,業績不佳,早就被停牌,由於監管部門嚴格控製上市企業總量,這些停牌公司的殼,竟成了一種稀有資源,他們的高管們對殼公司的價值知道的一清二楚。既然昌達集團想要購買人家的殼,對方自然要考察買家的實力,所以,關雲天告訴老丁,歡迎對方前來考察。
老丁分彆向三家殼公司發出了邀請,為了避免撞車,三家公司之間有四天的時間間隔。每家公司的代表都由丁祥謙出麵接待,考察內容不外乎參觀生產車間,查看倉儲物流,相互座談交流等等,關雲天隻在客人到達當天的歡迎會上露麵,畢竟還沒到商務談判那一步。
借殼上市,兼並重組,實際上就是一場生意,既然是一樁買賣,雙方的了解一定是相互的,殼公司的代表已經考察了昌達集團,老丁自然也會提出去對方的企業考察,因為下一步的具體商談以關雲天為主,在對殼公司進行考察時,老丁建議關雲天一同前往。一旦工作需要,即使再忙,關雲天也會擠出時間參與考察。
根據老丁的計劃,考察的第一家,他們去了生產中成藥的那家新銳藥業公司,跟昌達集團類似,對方安排的考察內容,也是參觀生產車間,倉儲物流和中草藥種植基地,然後座談交流。
一來一往,跟三家公司相互考察下來,用了整整一個月時間。“接下來,是不是應該進行實質性並購談判了?”丁祥謙跟關雲天商量。
“下一步可以安排實質性談判了,不過,是選定一家,還是跟三家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