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畢竟不是奸商(2 / 2)

關雲天考慮了好一陣,“你這樣回複三家公司:對於新銳藥業,昌達集團的出價是六億,而隆昌建材和康潔公司都是五億。”

“這個還價,是不是意味著咱們已經將隆昌建材和康潔公司拒之門外了?”

“可以這樣理解,因為隆昌建材重組後還想占有較大股份,說明他們非常在乎在新公司的話語權,到時候如果不能滿足他們對建材擴產的投資要求,很可能在董事會鬨矛盾,這樣的企圖,咱們還是趁早離他們遠點;新銳藥業也想在新公司保持一定的話語權,一方麵他們占股比較少,另外,到時候即使他們要求對製藥業務進行投資,隻要通過論證,認為藥品確實有市場,自然可以得到支持,但我對隆昌公司的建材產品沒有這樣的信心。”關雲天解釋道。

“康潔公司呢?你對他們的債務還是不放心?”

“對,這麼多年都沒搞清楚的債權債務,兩個星期就處理乾淨了?不知道你怎麼認為,反正我是不太相信。”

按照關雲天的意思,老丁迅速向三家公司做了回複,不出所料,隆昌建材和康潔公司都未再進一步聯係,誰都看得出來,昌達集團的出價就是故意不想跟他們成交。

老丁接到了新銳藥業公司李總的電話,“丁總,我們沒有多要啊!你們這一刀是不是砍得有點狠?”

“李總,這是我們董事會集體討論的結果,我也沒辦法。”

“嗨,大家都是明白人,你也彆往董事會推了,這樣吧,我們也是誠心實意跟你們合作,你跟關總商量一下,六億實在是太低了,看能不能再加點?”

“這個----,”老丁猶豫了一下,“我看不如你直接跟關總交涉更好。”

撥通了關雲天的電話,自報家門後,老李道:“關總,新銳藥業非常珍惜跟昌達集團的合作機會,我認為咱們都是認真做事的人,兩家企業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將來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但願如此,其實這就是企業重組的目的。”

“但是關總,你們的出價也砍得太狠了,你看能不能把出價再往上添點?”

“你是說我們的出價嗎?那是董事會集體討論的結果,我自己沒法說呀!”

“關總,你我都是企業老總,你就彆往外推了,這個價格確實有點低,怎麼也得再添點。”

關雲天也知道出價偏低,但這就是生意,能少付出一點,誰也不願多花一分,不過他畢竟不是奸商,在生意場上,隻要對方表現出足夠的誠意,關雲天從來都會慷慨待人。

故作思考地猶豫了一兩分鐘,關雲天道:“李總說的沒錯,咱們都是認真做事的人,考慮到將來在新公司還要進行合作,我先答應你,把昌達集團的出價增加兩千萬,也就是六點二億,一分也不能多了。”

“六點二億----,你要說一分也不能多了,那我就啥也彆說了,就當我們賤賣了股權。”老李顯然有些不甘心。

“李總,希望咱們將心比心,站在我這位置,你應該理解我的難處,就是答應增加這兩千萬,我還不知道跟董事會怎麼解釋呢。”關雲天說的跟真事似的。

到了這個份上,老李也是無話可說,“好吧,那就成交。”

“請問李總,什麼時候可以開展實質性的重組工作?”

“我們需要成立一個工作組跟昌達集團的機構對接,要不這樣,從後天開始,讓兩家企業的相關人員開始工作。”

儘管新銳藥業公司是股市上的停牌企業,但它畢竟是上市公司,內部的各項規章完善,管理井井有條,財物報表正規清楚,讓人一目了然,這給雙方交接節省了相當大的工作量。

資金到位,股權交割完成以後,老丁帶領的工作組進駐新銳藥業公司,隻用了兩個星期,就辦完了內部交接手續,隨後向監管部門備案審核。

對股市上的st公司重組,隻要新股東符合條件,監管機構一向支持鼓勵,因為昌達集團曾經申請過直接上市,他們的條件沒有問題,審核在幾個工作日就獲得通過。

重組後的新銳藥業公司,董事會由九名成員組成,按持股比例分配席位,昌達集團占四席,原新銳公司占二席,散戶二席,獨立董事一席,連組織機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顯然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重組。

關雲天擬派葉佳怡、丁祥謙、徐建民和薛建清等幾位外聘高管擔任上市公司懂事,按照企業章程,新公司董事長應該由昌達集團派出,他推舉集團公司總經理葉佳怡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長。

重新複牌後,新銳藥業的股票在交易市場果然連續數個交易日大漲,一個月下來,股價已經從停牌前的三塊五,上漲到現在的十七塊。

就在所有人都在為之興奮之際,關雲天潑了一盆涼水,“這顯然是一種虛假繁榮,沒有業績支撐的上漲,能長的了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