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你的意思,馬上通知他過來麵談。”
......
昌達汽配公司的規模已經做到在全國名列前茅,在汽車零配件行業,昌達集團可以說已經深深地紮下了根,此前製定的脫離傳統產業,涉足新經濟和新型製造業的規劃,正以昌達地產公司和昌達汽配公司的穩健表現,而一步步變成現實。
據昌達集團財務總監老丁彙報,上市公司昌達控股的減持,已經進行了一多半,昌達集團所有股東目前持有的昌達控股股權,不到百分之二十。
“要不要繼續減持?”老丁問。
“你認為原始股東們有沒有完全退出的可能?”關雲天答非所問。
“這個要看情況,如果你認為昌達控股的產業已經走到儘頭,那就不妨把股權完全轉讓出去,徹底交出昌達控股的控製權,從昌達控股抽身離去。要是你覺得這些產業還有利可圖,視情況慢慢減持也無妨。”老丁分析道。
就在這時,葉佳怡送來一份市環保局下發的文件,“今天上午剛送來的,涉及了很多方麵。”
關雲天翻開一看,除了前麵的兩頁正文,後麵還附有若乾頁附件,一一列出了環保重點監督企業的有關項目,其中,昌達控股的自備發電廠、煉油石化和輪胎製造赫然在列。
“這回看樣子是要多管齊下了。”關雲天自言自語道。
“如果嚴格按照要求整改,這一套做下來,沒有幾個億根本辦不到。”葉佳怡道。
“如此說來,傳統產業真的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看來昌達控股的減持應該繼續進行。”關雲天若有所思地說。
“可是,這份文件怎麼落實呢?市環保局還等著要各企業的具體計劃和落實措施呢
(本章未完,請翻頁)
。”
“這個好辦,你是昌達控股的董事長,儘快召集一次董事會,把文件交給各位董事會成員傳閱,先聽聽大家的意見再說。其實,事情明擺著,環保整改就是花錢的事,要讓股東們知道,這個投資不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但這個錢非花不可,否則,企業就得關門息業。”說實話,處理類似棘手問題,還是關雲天經驗豐富。
在三天後的董事會上,葉佳怡首先發言,“各位,這裡有一份市環保局前兩天下發的文件,我先宣讀一遍,然後大家傳閱,仔細看看裡麵的內容。”
文件念完後,葉佳怡順手將其遞給旁邊的董事會成員,然後繼續說:“不知大家是否聽清楚了,這份文件的主要內容就是環保整改,今天開會的主要目的,一方麵向大家通報這件事,另外,環保整改是要花錢的,而且這種投資將不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
“葉總,怎麼現在突然要求整改了?難道以前不達標嗎?記”說到投資花錢,還不產生經濟效益,股東們都很不情願。
“以前整改過多次,每次都達標,我們昌達集團還是全市企業的環保標兵單位,但是,政策要求的事,大家問我為什麼?我也正想問同樣的問題,所以,都彆問為什麼了,還是談談如何落實文件精神吧。”葉佳怡道。
“葉總,你的意思呢?”有位董事會成員問道。
“我的意思?如果能糊弄過去,我也不願花錢,但環保政策一年比一年緊,要想糊弄,根本過不了關。文件說的很清楚,按期整改不合格,輕則繼續整改,重則關門停業。”
“昌達集團有這方麵經驗,葉總,你估計這樣的整改需要花多少錢?”股東們始終對花錢投資很敏感。
“粗略估算了一下,整改過程的投資,股東們一到兩年的分紅估計是沒了。”葉佳怡道。
“葉總,你沒問問昌達控股的財務公司,環保整改所需要的資金,是否可以用定向增發的方式解決?乾嘛非要從股東們的腰包裡往外掏錢呀!”
“你這個建議非常好,但需要說明的是,定向增發方式一般用於上市公司新項目的融資,這種環保整改,即使允許定向增發,恐怕二級市場的響應也不會很積極。”葉佳怡道。
“管理層應該先試試,最好用定向增發方式解決環保資金問題,股東們投資是為了掙錢,這兩年剛掙了點錢,又返回來投入環保整改,這有點太傷積極性了!”有位股東建議道。
“大家都一樣,我也願意通過二級市場融資解決資金問題,就怕散戶投資者不買賬。看看吧,讓財務公司儘快操作,儘最大努力去辦,如果最後還是需要股東們出錢,希望各位予以配合。”
上市公司董事會,完全實現民主決策,所有大事都要通過協商,取得一致後才能具體實施,所以,即使作為董事長的葉佳怡,也很注意說話方式。
討論了環保整改的資金來源,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具體實施,“要想更好落實環保整改,最好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為了讓過程更加公正透明,我認為昌達集團的股東應該回避。”葉佳怡建議道。
“嗯,這個建議好倒是好,問題是其他股東對企業狀況和當地有關職能部門一無所知,你讓我們領導企業的環保整改,先彆說能不能做好,恐怕這些人都不知道該從何入手。”
(本章完)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