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建橋梁何時動工,張副市長是主管領導,他隻管決策,對具體工作並不過問,“這個----,你們知道嗎?”他把目光投向建委王副主任。
“哦,已經跟路橋公司簽訂施工合同了,今冬做準備,明年開春後正式動工。”
“那就是說,今年冬天不會開工了?”
“從現在到入冬前這段時間,也就一個多月了,隻能做些前期施工準備,咱們這裡的自然環境,冬季無論如何是不能進行橋梁建設施工的。”王副主任道。
“沒錯,我們也知道,進入隆冬後,不能進行大型建築的混凝土澆築施工,利用這段時間,我們也隻能做些準備工作。但土方施工可以進行,所以,希望能儘快簽署合作協議。”關雲天道。
“這個好辦,明後天,有關職能部門就可以起草合作協議,我再讓市府辦公室起草一份這件事情的諒解備忘錄,到時候一起簽署,爭取儘快把這些手續辦完,然後各忙各的。”張副市長吩咐道。
本以為合作意向達成後,張副市長就可以甩手不管了,但他將這件事情想的過於簡單,在簽署合作協議前,老張接到發改局史副局長的電話,“領導,明天跟昌達集團簽協議,你還得到場呀!”
“我就不去了,你們幾個看著辦吧。”老張屬於跨行業任職,第一次處理這樣的事,在經驗上略顯欠缺。
“領導說笑話呢,你代表政府,你不到場,誰來主持局麵?人家昌達集團衝誰說話?”
“不是有各職能部門嗎?哪個部門的事,就由哪個部門負責,你們發改局牽個頭就行了。”
“這樣不妥吧,我們幾個職能部門都是平級機構,發改局牽頭不合適呀!另外,即使青山河治理期間和以後,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協調,要是涉及城建、規劃、水利和環保多個部門,需要召開個聯席會議之類的,如果市裡沒有人牽頭,你讓人家昌達集團找誰解決問題?”老史雖然職務不高,但年齡較大,工作經驗豐富,他的建議也是出於好意。
張副市長想了想,覺得老史言之有理,“好吧,我會出席協議簽字儀式。”
民營資本進入市政建設工程,這在華源市絕對算得上是一條大新聞,簽署合作協議這天,華源日報、市電視台和市廣播電台等主流媒體,都派出了記者前來現場報道和采訪,看到這陣勢,簽字儀式剛一結束,關雲天告訴老薛,“你在現場應付一下,我有點事出去一趟。”
老薛搖頭笑了笑,他知道關雲天一直都是這樣,總是不願在媒體上拋頭露麵,不用說,這又是關雲天故意逃避媒體采訪。
在媒體提問采訪環節,張副市長首先講了引入民營資本治理青山河的重要意義,並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
“張市長,請問我們能否對投資方進行采訪?”華源日報的一名女記者問道。
“當然可以。薛總,你們的關總呢?媒體想采訪他。”老張這才發現,關雲天不知去向。
“實在抱歉,關總從來不接受媒體采訪,他不喜歡拋頭露麵,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樣。”老薛解釋道。
“這......,”老張臉上掠過一絲尷尬。
提問的女記者馬上把問題收了回去,“張市長,你說的這位關總,是昌達集團的關雲天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吧?不要為難他了,這個人我了解,幾年前因為昌達集團被評為全市環保標兵單位,我在他的辦公室也沒能對他進行有效采訪,他確實為人低調,不願拋頭露麵。”
“既然你們了解他,那就不等他了,有什麼問題,各位記者可以向他們的薛總提問。”
老張也感到奇怪,其他企業老板,想辦法增加在媒體上的曝光率,這個關雲天,竟故意躲避跟媒體記見麵,確實夠低調!
......
跟政府部門的合作協議達成以後,需要馬上展開治理青山河的準備工作,關雲天跟老薛商量,首先要找一家水利科研機構進行技術谘詢。
“可是昌達集團此前的業務,跟水利部門一點也不沾邊,咱們對這樣的機構一無所知呀!”老薛道。
“嗨,以前也沒接觸過中草藥種植,經過打聽才知道,國內從事中草藥種植的研究機構有好幾家。從事水利研究的科研單位應該更多,打聽一下就知道了。”關雲天道。
“要不問問市水利局的梁副局長?他應該了解這方麵情況。”老薛建議道。
“對,有這個便利條件,你直接問問老梁。”
老薛把電話打了過去,說明情況後,老梁確實對國內的水利科研機構比較熟悉,他一口氣推薦了五六家。
在互聯網上對老梁推薦的幾家水利設計院的情況進行了一番查實,最後選擇了距離較近、實力較強的三家機構進行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