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好辦,按照我們原先跟天源公司的合同執行就是了。”
“儘管我不清楚你們跟天源公司供貨合同的具體內容,但照搬以前跟其他企業簽訂的合同,我覺得不合適。”
“都是供銷合同,兩家企
(本章未完,請翻頁)
業還有什麼區彆嗎?”老陳道。
“應該不一樣,比如供貨價格、貨款結算辦法等等。”
“所有客戶的供貨價格都是一樣的,至於結算辦法,我們跟天源公司是每月一結算。”
“每月一結貨款,說的倒是不錯,你們拿到錢了嗎?”
這話戳到了老陳的痛處,“嗨!要是拿到貨款了,咱們也許就不認識了。合同上規定的每月結算貨款,因為天源公司一直資金緊張,我們的業務員實際上就是過來對賬。”
“還是嘛,合同上規定的再好,要是兌不了現,最多隻是畫餅充饑,得到的也是空頭支票。跟昌達集團打交道,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關雲天道。
“對於供貨單位來說,所有用戶都是一樣的。”老陳道。
“那可不一定,天源公司雖然跟你們簽訂了購銷合同,但貨款無法兌現,一旦跟我們成為合作夥伴,昌達集團將完全按合同執行,絕不拖欠貨款,兩家用戶能一樣嗎?”
“關總,你是說昌達集團將來絕不拖欠貨款?”
“當然!不過,是在合同規定的範圍內。”
“那也很好,貨款拖欠把我們供貨商害苦了!”因為天源公司拖欠了豐源化工一個多億的貨款,在破產時,讓老陳白白損失了一個億,回想起來,老陳心疼不已。
“那好吧,以前天源公司一月一結貨款,昌達集團改為二十噸結算一次,你覺得怎麼樣?”關雲天道。
老陳想了想,“二十噸結算一次,相當於高峰期每月一結算,淡季時一個月結不了一次,這間隔是不是有點長呀?”
“一點都不長,按量結算好算賬,對於雙方都很方便,到時候我們完全按合同執行,絕不拖欠一分錢貨款。”關雲天承諾道。
老陳作了一番算計,覺得按時結算和按量結算各有利弊,對供貨商沒有實質性影響,“那就按量結算,二十噸結算一次。”
“供貨價格呢?”
“供貨價格怎麼啦?所有用戶都一視同仁,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你們對所有客戶都一視同仁,但各家客戶對你們卻不一樣,陳總你想想,一分錢貨款也不拖欠的客戶,跟拖欠你們一個多億,並最終讓豐源化工損失了一億資金的客戶,你們要是同等對待的話,是不是有失公允?”關雲天道。
“哎喲,道理還有這麼講的?”老陳沒想到,這位關總太會談生意了,既要砍價,還要讓你說不出什麼。
“可我說的都是事實呀!陳總,如果我把貨款壓下來,到年底再給你結算,你至少要付銀行貸款利息吧?根據我們的用量,你們需要的流動資金估計在兩億左右,這筆貸款的利息不是個小數。要是昌達集團不拖欠貨款,一方麵你們加快了資金周轉,需要的流動資金將會大幅度減少,另外,幾乎用不著支付多少利息。你認為這個道理講得通嗎?”關雲天道。
老陳不得不點頭讚同,“的確是這樣,那你說說,在供貨價格上,你有什麼願望?”
“在其他客戶的價格基礎上,給我們打九折。”
“打九折?關總,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