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雙方努力,原因終於找到了,但也證實了豐源化工的原料藥質量確實不合格。”老陳道。
“什麼原因?”老沈急切地問。
“問題出在檢測儀器上,雖然同樣都是惠普公司的液相色譜儀,但我們的儀器型號比較老,檢測不到原料藥中的某個雜質,那家用戶的儀器比較新,人家檢測到了,你說能糊弄過去嗎?”
老沈沉默了幾秒鐘,他對豐源化工的檢測儀器是清楚的,儀器靈敏度不夠,對生產上的要求自然就降低了,作為技術轉讓的項目負責人,老沈不會不明白,他們在為豐源化工做技術指導時,是占了便宜的。“陳總,你想怎麼做?”
“我們跟一家大用戶簽訂了供貨合同,人家正在等待我們的原料藥供應,我的意思,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派人過來幫我們把產品質量提上去?”
“哎喲,當初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已經完成了,再派人過去,這費用,”老沈故意沒把話說完。
老陳在商場也摸爬滾打了二三十年,對於老沈的說法,他並不認同,“沈工,話不能這樣說,當初你們做技術指導,正好趕上豐源化工的檢測儀器靈敏度不夠高,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相對容易達標,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檢測儀器足夠先進,產品質量達標就沒那麼容易,是不是就要給你們的技術指導增加難度?”這個邏輯關係,老陳還是理得清楚。
“問題是儀器靈不靈敏是你們的事,跟我們沒有關係呀!”
“這一點我承認,但要說你們已經完成了技術指導任務,有點牽強,我認為你們還應該派人過來指導我們提高產品質量。”
老沈知道這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個要求並不過分,因為技術轉讓合同中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乙方因為技術問題需要甲方幫助時,甲方有義務為乙方提供技術方麵的售後服務,“我可以去現場指導產品提純技術,也可以不要技術服務費,但來回的差旅費和勞務費,得由你們負責。”
“這個沒問題,請沈工儘快過來。”
由於原料藥斷檔,昌達製藥廠不能做無米之炊,葉佳怡跟關雲天商量後,決定給員工放假半月。
在老沈指導下,豐源化工正在進行原藥提純試驗,但關雲天對老陳的工作,卻不敢抱以百分之百的信心,萬一豐源化工的提純試驗不成功,豈不要耽誤昌達製藥廠的大事?
關雲天四處打聽全國還有沒有生產這種原料藥的企業,但得到的信息跟老陳他們說的情況差不多,除了兩家特大型藥企既生產原料藥,又生產成藥,國內還真沒有其他單位生產這種原料藥。
這時,葉佳怡拿著一摞材料來到關雲天辦公室,“高能蓄電池項目的工業化試驗正在進行,我那位老同學向咱們提出建議,讓咱們向有關部門打報告,申請高新技術專項扶持資金,這些是我準備的申請材料。”葉佳怡將手頭的材料放在關雲天麵前。
“好事啊!馬上呈報到縣市科委和計劃部門。”關雲天道。
“據我那位同學說,這樣的項目,最好向省級部門申請,因為縣市職能部門那點資金不足以支持這樣的項目。”葉佳怡道。
“是嗎?那好,不過,趁這兩天有空,我先去發改廳找魏處長打聽一下,這種項目究竟應該向哪幾個部門提出申請。”
第二天一大早,司機拉著關雲天向省城進發,到了魏處長辦公室,時間還不到九點。
老朋友見麵後,寒暄過程中魏處長自然要關心昌達集團的經營情況,但她最關心的還是昌達地產公司在省城的現狀。
“不錯,除了開始階段遇到一些問題,現在地產開發這一塊,處於平穩發展時期,我基本不過問,沒有事情他們也不找我。”
“嗬,你這甩手老板當的很爽嘛!”魏處長道。
“哪來的甩手老板呀!沒有這事有那事,前段時間還遇到一樁企業破產案,昌達集團恰恰是那家企業的貸款擔保人。”
“哎喲,那可真是麻煩!怎麼樣,現在處理完了嗎?”
“嗨,破產案本身倒是早就處理完了,但它的後續影響簡直令人不勝其煩。”關雲天道。
“怎麼回事兒?”老魏關切地問。
關雲天把承擔貸款和得到製藥廠的經過作了一番陳述,魏處長讚許道:“這番運作很巧妙呀!既不用馬上替破產企業歸還銀行貸款,又能利用得到的製藥廠組織生產,形成利潤,說不定製藥廠產生的利潤就夠還本付息,或許還有盈餘,那樣的話,你還賺到了。”
關雲天苦笑一下,“想法是不錯,但事情遠不是想象這麼簡單!畢竟進入製藥行業,是昌達集團再一次跨界經營,遇到的問題出人預料。”
“我知道製藥行業門檻較高,難道是因為生產許可證和相關手續不好辦,讓你們感到很困惑?不行的話我可以幫你問問。”
“多謝領導關心,生產許可證和相關手續已經有了,現在遇到的問題讓人想象不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