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其妙的想法(2 / 2)

葉佳怡莞爾一笑,“你們這種體製內的人,總是瞻前顧後,想得太多,不過我很理解。既然你有諸多顧慮,那就以單位名義跟我們合作吧。”

“但是,”童偉顯然心有不甘,畢竟具體工作都是自己做的,項目又是由昌達集團提出來,並由企業投資開發,讓新材料研究院從中橫插一杠,童偉覺得沒有必要,但他又想不出個萬全之策。

“我提個建議,如果你很在乎體製內的身份,那就以新材料研究院的名義跟我們合作,我們會儘最大努力考慮你的利益。如果你不太在乎那個身份,事情就好辦多了,不過,我說這話可不是想挖新材料研究院的牆角,一切都由你自己做主。”葉佳怡道。

搞研究,童博士當然是專家,麵對這樣的問題,他確實有點六神無主,說他很在乎體製內那個身份嗎?倒也未必,童偉是見過世麵的人,體製內外的差彆,不就是一個保障問題嗎?體製之內,意味著旱澇保收,但收入也不是多高,工作並非高枕無憂,不用說彆的,光一個職稱晉升時的成果和論文要求,就逼得多少人弄虛作假!

體製之外,隻要企業有足夠的規模,保障問題也不大,如果要想獲得高收入,就得出成果,工作也是有壓力,但職稱晉升環境更加寬鬆,不需要論資排輩。

說到底,無論體製內外,童偉從事的工作沒有什麼差彆,論收入,童偉在新材料研究院的年薪,也就相當於葉佳怡的十分之一,股權收入更不要說,當然,葉佳怡對昌達集團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即使到了昌達

(本章未完,請翻頁)

集團,童偉的收入也不可能跟葉佳怡相提並論,但一定比新材料研究院高得多。

談到理想抱負,對於搞民品研發的科技人員,在體製內取得的科研成果,也需要通過企業才能轉化為生產力,並最終服務於社會,在體製外取得的成果,則可以就地轉化為生產力,直接為社會服務。

這些問題,童偉看得很清楚,但他仍然很糾結,見此情形,葉佳怡寬慰道:“其實你不用急於做出選擇,可以再考慮一段時間。隻要你同意做這項工作,我馬上安排人手裝修實驗室,另外,你再提一份實驗室需要的儀器設備清單,讓采購部詢價,或者你自己聯係供應商。”

談話結束後,童偉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他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過了五六分鐘,童偉抬起頭,“公司的製藥廠和質檢中心,有沒有工藝專業的大學畢業生?”

“有啊,跟你們一起搞蓄電池工業化試驗的那些員工中間,好像也有幾名工藝專業的,否則也不可能把他們安排到你那裡。你問這個乾什麼?”葉佳怡道。

“我的意思,廢舊蓄電池的回收與無害化處理技術的研發,由昌達集團的人做,我在私底下進行技術指導。”

“你的團隊不參與了?”

“不讓他們參與,免得引起不必要的是非。”

“如果這樣的話,將來取得的成果或專利,怎麼分享呢?”在實施之前,葉佳怡要把這些事情弄清楚。

“全歸昌達集團。”童偉毫不猶豫地說。

對方不圖名,葉佳怡知道該怎麼辦了,但她還是略帶遺憾地說:“你是技術專家,成果或專利對你意味著什麼?難道你不覺得可惜嗎?”

“沒什麼可惜的,不就是職稱嗎?上次那個科技進步二等獎,我是第一獲獎人,足夠我下一次晉職稱的敲門磚了,可是,在我前麵還有好幾位等著晉正高,他們年齡比我大,資曆比我老,無論從哪方麵考慮,我都得排到他們之後,所以,這兩三年我不考慮什麼成果或者專利。”童偉坦言道。

“童偉,真要是這麼決定,你就是昌達集團研發中心的技術顧問,我跟關總商量,將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另外,做技術開發,需要配備幾名什麼樣的大學生?”葉佳怡的意思,要給童偉在經濟收入上進行補償。

“技術顧問這個稱謂,隻能在私下這麼叫,千萬彆公開。至於做這項開發需要的人力資源,隻要是工藝專業的,有那麼四五位就可以了。”

童偉離開後,葉佳怡馬上在電話裡向關雲天作了彙報,“沒想到童偉不僅積極支持這項技術開發,他對將來的成果或專利都不在乎。”

“喲,技術專家不在乎成果或專利,這很少見,還有童博士的團隊呢?難道也不在乎?”關雲天道。

“他不讓團隊參加。”

“那咱們跟誰合作呢?”

“不跟任何人合作,這項研發由昌達集團自己做,童偉在私下當技術顧問,這樣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葉佳怡道。

“嗯,這樣確實好,但咱們目前有這方麵人才嗎?另外,童博士作為技術顧問,你考慮過他的報酬問題嗎?”

“他要求配備幾名工藝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公司有這方麵人選。關鍵是他的報酬,你覺得怎麼處理比較合適呢?”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