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一次次調控,就跟多年前昌達集團從事的傳統產業一樣,我們必須回頭去審視這個行業的利弊和發展空間,通過多方麵分析,我們認為這個行業現在呈現的繁榮,絕對不可持續,在不遠的將來,甚至可以用蕭條來形容。所以,我們決定適時抽身。”
“可是這十餘年來,不斷有人唱衰房地產行業,結果是越不看好,房價越往上漲,導致政策一輪又一輪地調控,這又怎麼解釋呢?”老汪對關雲天的觀點並不認同。
“汪縣長說的沒錯,現實中確實如此,但這並不能影響對房地產開發行業最終結局的判斷。我們認為,現在的繁榮是多年欠賬的集中償還,因為本世紀前的幾十年,‘居者有其屋’的目標並未實現,通過二三十年對需求的集中釋放,帳還完了,這個行業終將歸於平靜,到那時,因為國內獨特的人口結構,地產業完全有陷入蕭條的可能,如果情況好一點,能保持低增長,就算很不錯了!”關雲天分析道。
“嗯,房子越來越多,老齡化社會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口的絕對增加量不可能太高,關總的分析很有道理。”洪縣長讚同道。
“昌達集團那麼大的企業,從地產行業退出後,應該有其他打算吧?”老汪道。
“真要是從地產開發行業退出來,我們打算做兩件事,一是回歸製造業,二是進軍服務業。”關雲天道。
“昌達集團的高端製造業已經做得不錯了,你們還打算怎麼加強製造業?”
“我們想把製藥業務做大做強,昌達製藥廠現在隻有一個產品,既不利於品牌建設,也造成資源浪費,如果增加到三四個產品,生產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將來的昌達牌藥品,有可能成為醫藥領域的知名品牌。”
“服務行業呢?你們打算做什麼?我看昌達集團旗下那個融資平台,就是個民間金融服務企業。”看來,老汪對昌達集團的情況,比其他幾位縣領導都要了解熟悉得多。
“一旦時機成熟,昌達集團準備涉足養老事業。”關雲天道。
“養老事業?不就是敬老院嗎?”提起這件事,幾乎所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敬老院,這也難怪,國人傳統觀念上的養老,都是在家裡由子女陪伴,隻有那些孤寡老人,才去敬老院。
但是,時代在發展,條件在變化,由於特殊的人口結構,從今往後,能居家養老的老人們會越來越少,在敬老院終其一生,將成為一種非常無奈的大趨勢。
麵對這樣的現實,不僅普通百姓,恐怕就連各級政府也都還沒做好準備,所以,養老這項事業不被一般人理解,也很正常。
關雲天點點頭,“最初,我也認為所謂的養老事業,就是開辦敬老院。其實,要把這件事當成事業來做,還真沒那麼簡單。”
“這麼說來,你對這個行業已經有了新的認識,一個簡單的問題,跟一幫處於人生末期的人打交道,盈利模式是什麼?最終能盈利嗎?”汪副縣長更關心跟經濟指標有關的問題。
“前麵我說過,昌達集團是企業,而不是慈善機構,即使從事養老事業,也要講究盈利,至於盈利模式,還要進一步研究,畢竟事情還沒到那一步。不過,這種帶有社會公益性質的項目,對當地財政收入的貢獻可能就沒有多少了。”關雲天道。
“對,這件事帶有社會公益性質,不僅對地方財政收入沒有貢獻,可能按政策規定,還要享受一定的財政補貼。”洪縣長道。
關雲天笑了,“汪縣長,不僅沒有收入,還要支出,這是不是令你這位財神爺大失所望呀?”
老汪淡然一笑,“嗨,錢又不是我家的,我失什麼望呀!按照政策規定,該補多少、減多少、免多少,一分也不少!”
“是啊,養老事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縣府相關部門不僅不能設置任何障礙,還要大力支持!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措施,一定要配套跟上。人人都會變老,這件事情做好了,功德無量!”洪縣長這個表態很重要。
老汪不以為然,“政策扶持是一回事,要想保持盈利,如果收費標準過高,在這樣的縣城,能否招收到足夠的服務對象,恐怕都是個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