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要有新的思路(2 / 2)

“做起來也不難,把需要的畢業生招聘過來以後,找一家醫院,讓他們進行正規的實習,同時,參加政府職能部門組織的執業資格考試,招聘時在合同上規定,隻有通過執業資格考試的,才能上崗。養老機構的醫療保健部門成立起來以後,為了穩妥,再聘請一兩名退休醫生,帶一帶這些剛取得執業資格的年輕人,那就最好了。這裡的問題是,如何找到一家讓他們實習的醫院。”葉佳怡不愧是昌達集團的智囊,很多問題她都能想出解決辦法。

關雲天馬上表示同意,“嗯,這個辦法好,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至於找一家醫院讓畢業生們實習,魏處長,你幫忙想想辦法吧,隻要聯係到合適的醫院,哪怕昌達集團提供一些經費也沒有問題。”

老魏想了想,“辦法嘛,這種事肯定要找醫院院長,我跟醫療行業的領導還真不是很熟悉,不過我讓彆人打聽一下,在這麼大的省城,一定能找到一家可供實習的醫院。這件事很著急嗎?”

“咱們的養老機構計劃後年正式開業,現在還有一年多時間,從招聘人員,到實習,他們還要考執業資格證,我覺得現在應該著手聯係實習醫院了。”關雲天道。

“這個沒問題,我回去跟他們說說,讓大家想辦法。”

“不知你們注意到沒有,國外考察期間,還發現一個問題,在那些養老機構中,很少見到臥床不起的老人。國內情況則不同,無論京滬還是廣深,不管哪種檔次的養老機構,老人們體弱多病者居多,很少見到健康的老人,臥床不起者也不鮮見。”關雲天又把話題拉回到會議的主題。

“在咱們的觀念中,身體健康,隻要生活能夠自理,誰願意去敬老院呀!隻有那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無人照料的老人,才被送到養老機構。”老薛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呀,這就是國情不同,觀念不同,歐美那些老年人,即使自己身體硬朗,一旦感到孤獨,他們就會主動去養老機構安度晚年,恰恰是那些體弱多病者,如果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臥床不起,他們一般不會要求動用家裡所有資源延長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們認為那樣做沒有意義,一方麵對家庭和親人屬於勞民傷財,另外,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自己的生命,也是苟延殘喘,活得毫無尊嚴,與其如此,不如早點讓生命畫上句號。”

葉佳怡在大洋彼岸讀了ba,又在外企做了幾年部門高管,對歐美文化非常熟悉。

“國內情況正好相反,老人們本身就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貪生怕死是人之天性,這倒無可厚非,即使借助外界支持,隻要能有一口氣,也要繼續維持。作為家屬或子女,不竭儘全力,傾其所有,似乎就顯不出孝道,不僅自己良心過意不去,也怕外界指責嘲笑。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臥床不起的老人,家屬照料有困難,基本上都送往養老機構,這是現實問題。”關雲天道。

“還有一個細節,歐美人在吃飯問題上相對簡單,我看他們的養老機構,一日三餐以牛奶麵包居多,再加一些蔬菜就很不錯了。再看看咱們在北上廣深考察時見到的情況,即使檔次比較低的養老機構,哪怕一菜一飯,主食除了米飯麵食,副食也不能重樣。檔次高的養老機構,煎炒烹炸都有,午餐晚餐的副食起碼要有兩三樣。”魏處長道。

“是呀,飲食結構不同,花樣繁多,加上服務對象大多屬於年老體弱者,將來需要的服務人員和輔助人員就會相應增加,勞動力成本不得不考慮啊!”葉佳怡道。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關雲天,如果勞動力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製,將來的盈利希望就要大打折扣。但是,無論在國內幾大城市,還是在國外的養老機構考察,關雲天發現一個問題,除了人工服務,在那些機構幾乎沒有看見現代化的管理設備。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無論哪個行業,現代化都是必由之路,傳統的養老事業屬於純粹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關雲天認為,昌達集團從事養老行業,要有新的思路。

除了臥床不起的服務對象,關雲天認為養老機構的其他工作,都可以借助於現代化設備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成本,尤其是那些費時費事的簡單勞動,完全可以交給自動化機器設備去完成。

聽了關雲天的設想,葉佳怡第一個問道:“用現代化的機器設備代替人工,當然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具體你想在哪些方麵實施呢?”

“侍候臥床不起的服務對象,任何設備也代替不了人工服務,不過,那種情況的收費標準自然要高一些。其他情況,我認為都有可能讓現代化設備成為一種輔助手段,有些情況甚至可以成為主要手段,比如大量占用人力資源的衛生清潔工作,一台清掃機器人,相當於幾十人的勞動量,而且不知疲倦。”關雲天道。

老薛本來就兼任昌達集團的人力資源總監,他很關注這個問題,“這種簡單重複性質的工作,機器人確實很有優勢,其他事情恐怕就不好說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